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
Posted: 05 Feb 2014 03:24 AM PST 互联网的通信安全,建立在SSL/TLS协议之上。 本文简要介绍SSL/TLS协议的运行机制。文章的重点是设计思想和运行过程,不涉及具体的实现细节。如果想了解这方面的内容,请参阅RFC文档。 一、作用 不使用SSL/TLS的HTTP通信,就是不加密的通信。所有信息明文传播,带来了三大风险。
SSL/TLS协议是为了解决这三大风险而设计的,希望达到:
互联网是开放环境,通信双方都是未知身份,这为协议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且,协议还必须能够经受所有匪夷所思的攻击,这使得SSL/TLS协议变得异常复杂。 二、历史 互联网加密通信协议的历史,几乎与互联网一样长。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TLS 1.0,接下来是SSL 3.0。但是,主流浏览器都已经实现了TLS 1.2的支持。 TLS 1.0通常被标示为SSL 3.1,TLS 1.1为SSL 3.2,TLS 1.2为SSL 3.3。 三、基本的运行过程 SSL/TLS协议的基本思路是采用公钥加密法,也就是说,客户端先向服务器端索要公钥,然后用公钥加密信息,服务器收到密文后,用自己的私钥解密。 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 (1)如何保证公钥不被篡改?
(2)公钥加密计算量太大,如何减少耗用的时间?
因此,SSL/TLS协议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
上面过程的前两步,又称为"握手阶段"(handshake)。 四、握手阶段的详细过程 "握手阶段"涉及四次通信,我们一个个来看。需要注意的是,"握手阶段"的所有通信都是明文的。 4.1 客户端发出请求(ClientHello) 首先,客户端(通常是浏览器)先向服务器发出加密通信的请求,这被叫做ClientHello请求。 在这一步,客户端主要向服务器提供以下信息。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客户端发送的信息之中不包括服务器的域名。也就是说,理论上服务器只能包含一个网站,否则会分不清应该向客户端提供哪一个网站的数字证书。这就是为什么通常一台服务器只能有一张数字证书的原因。 对于虚拟主机的用户来说,这当然很不方便。2006年,TLS协议加入了一个Server Name Indication扩展,允许客户端向服务器提供它所请求的域名。 4.2 服务器回应(SeverHello) 服务器收到客户端请求后,向客户端发出回应,这叫做SeverHello。服务器的回应包含以下内容。
除了上面这些信息,如果服务器需要确认客户端的身份,就会再包含一项请求,要求客户端提供"客户端证书"。比如,金融机构往往只允许认证客户连入自己的网络,就会向正式客户提供USB密钥,里面就包含了一张客户端证书。 4.3 客户端回应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回应以后,首先验证服务器证书。如果证书不是可信机构颁布、或者证书中的域名与实际域名不一致、或者证书已经过期,就会向访问者显示一个警告,由其选择是否还要继续通信。 如果证书没有问题,客户端就会从证书中取出服务器的公钥。然后,向服务器发送下面三项信息。
上面第一项的随机数,是整个握手阶段出现的第三个随机数,又称"pre-master key"。有了它以后,客户端和服务器就同时有了三个随机数,接着双方就用事先商定的加密方法,各自生成本次会话所用的同一把"会话密钥"。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用三个随机数,来生成"会话密钥",dog250解释得很好:
此外,如果前一步,服务器要求客户端证书,客户端会在这一步发送证书及相关信息。 4.4 服务器的最后回应 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第三个随机数pre-master key之后,计算生成本次会话所用的"会话密钥"。然后,向客户端最后发送下面信息。
至此,整个握手阶段全部结束。接下来,客户端与服务器进入加密通信,就完全是使用普通的HTTP协议,只不过用"会话密钥"加密内容。 五、参考链接
(完) 文档信息
|
You are subscribed to email updates from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emails, you may unsubscribe now. | Email delivery powered by Google |
Google Inc., 20 West Kinzie, Chicago IL USA 60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