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9日星期四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与王建硕的对话

Posted: 28 Apr 2010 11:40 AM PDT

四月初,建硕约我见面聊天。

我就建议做一个访谈,我来提问,他来回答。因为我觉得,这样可以把封闭式交流(close talk)变成开放式交流(open talk),让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也让我们得到更多的反馈。

下面就是访谈的全文,主要通过Email进行。我要感谢建硕详细耐心的回答,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我也正好借这个机会,说出了很多平时没有机会说的想法。

最后,建硕希望大家在阅读之前,先了解一下百姓网,因为他们正在招人

====================================

与王建硕的对话

R = 阮一峰

W = 王建硕

时间:2010年4月15日

R:建硕,我知道你有两个Blog,一个是英文的,另一个是中文的。但是,你更新英文Blog的频率,远远高于更新中文 Blog,这是为什么?

W:这其实是一种机缘巧合。

2000 年,我在微软做工程师,习惯阅读一种叫做KB(知识库)的文章(比如这篇http://support.microsoft.com/kb/216206)。我就模仿这样的格式和写法,写了一些关于浦东机场的英文介绍,结果排在Google搜索Pudong Airport的第一条结果,可见当时互联网上关于中国的英文内容非常少。

2002年,我开始用Movable Type架blog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应该写一些能提供价值的东西。为来华的外国旅行者撰写英文介绍,就是一个很独特、而且我做得到的事情。

此后的8年,我在blog上记录的事情,不过只是一些日常生活。如果用中文写,本地的读者可能没兴趣,不觉得这样的文章有任何价值。比如,上海的公交车票2块钱一张,上海的火警电话是119、不是911等等,这种鸡毛蒜皮的话题,本地读者司空见惯,但对于英文读者,却是其他地方很难得到的信息。我的中文blog也在写,不过内容主要是IT评论,更新频率就慢一些。

R:我觉得,你说出了写作Blog的正确做法,那就是为读者创造价值。如果有人想要建立一个受欢迎的、有影响力的blog,那么这一点是他必须牢记的。只有你的文章对他人有价值,你才会有读者。我其实一直想建立一个英文blog,但是就是因为找不到我能够写的、并且西方读者也会感兴趣的内容,所以迟迟没有动手。

当然,除了创造价值,Blog还有另一个作用----沟通媒介。通过Blog,别人能够知道我们在干什么,怎么想,每一篇 Blog都是一个与他人沟通的机会。所以,你较少写中文blog,我觉得挺遗憾的,因为这样一来,你与其他同业的沟通、你在国内业界的影响力就少了一个重要渠道,毕竟你的事业还是在国内。不过,我现在对这一点也不是很确定了,blog的沟通功能也许并不重要。上个月,Joel宣布不在网志上谈论软件了,因为他发现除了自己以外,没有人能够通过写Blog获得成功。

所以,我就想问你第二个问题,写作Blog与个人职业之间,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因为我发现,你很少在网志上谈到你的公司,尤其很少谈到公司的产品?

W:其实在微软的时候,我是有意避免谈论公司的。

两个原因。第一,我不太能区分哪些是公开信息,哪些不是,分起来很累。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原因,blog是我个人的表达,不是传播公司信息的渠道。微软是一家很了不起的公司,它的名声和光环是属于它自己的,不是属于我的,我只是一个微软的普通员工。

我觉得一定要分清楚,哪些是自己建立起来的,哪些是公司带给你的。你之所以拥有后者,很可能仅仅是因为运气好,是公司的成功,而不是你的成功。所以,我不太会写到公司。

后来在百姓网,我同样延续了这种方式,把公司和自己分开。自己就是有血有肉的一个人,在需要代表公司的时候,我会扮演那个角色,而在 blog上,是自己。

R:看来你把blog和公司分得很开。确实如你所说,个人blog不是宣传公司的窗口。事实上,很少人有动力,无偿为公司做宣传,这也是为什么商业公司的Blog大多不成功的原因。但是,如果公司是你自己的,你会不会在Blog上写自己的公司?我的问题其实是,创业者应不应该利用Blog,作为宣传自己的工具?

W: 即使是自己的公司,我希望在blog上面分享的更多的是运行公司过程中的心得,尤其是失误和教训,来帮助其他的创业者。这部分是我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与他人分享我的想法,不是在做宣传。

我更多地把读者当做自己的朋友,而不是我要发展的客户。我从来不想在家人和朋友面前炫耀公司,更多的是分享自己的心得。每个人写blog的原因千差万别,有人写blog是为了宣传自己的公司或者自己,这个动机无可厚非,只是这不是我写blog的目的。

R:如果我创业的话,肯定会在blog上宣传,因为我需要更多的人帮我。所以,我还是挺看重网站流量的。你写作blog的立足点是分享心得,对流量大概就不是很重视了。你的Blog流量目前是多少?

W:刚才看了下,远没有以前多,大概每个月25万(只是以前的1/4)。可见现在关于上海的英文信息越来越多,我的blog 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这是好事情。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订阅Feed来看Blog,不再访问网站了。

R:我的流量比你少,现在一个月的独立IP访问者,大概10多万。而且已经一年了,一直稳定在这个数量,没有明显增长。所以,我怀疑Blog也不是一个很好的商业工具,到了一定程度,流量就上不去了。

当然,非商业性的个人Blog,不用太在乎流量。但我也不觉得流量减少是好事情,因为读者反馈也会相应减少。如果长期没有足够的读者留言,对我写文章的积极性是有打击的。老实说,我确实希望每篇文章的读者留言能够多一点。

说到读者留言,那就引出了下面一个问题,写作Blog的意义到底何在?有些人很不理解,认为写作Blog无偿给他人阅读,是一种很傻的行为,既赚不到钱,又浪费时间。我当然不同意这种看法,但是我想先问问你,坚持不断写网志,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W:促进思考。

每天写作blog,帮助自己养成了更多观察、更多探究的习惯。看到地铁开通,或者其他有趣的事情,我总是习惯性地去关心,这就是多年blogging让我养成的习惯。每天晚上,我都要问自己:今天有什么特别?我应该写点什么?......你知道一件事情,与你要表达一件事情,这是完全不同的。通过写作,你能帮助自己更清楚地理解问题。

另一方面,全世界读者的留言,是我从blog收获的最大财富。每天与不同的观点对话,会让自己更全面地看待这个世界。

R:说得好!写作帮助我们整理自己的思想。blog其实是一种理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很多时候我们写作 blog,就是在做这种训练。我写作的时候,有时会尝试不同的表达方法,看看怎么写最容易看懂、最容易被他人接受。每当有读者留言批评我的观点,我就知道了我的思维和表达在什么地方还有欠缺。Joel说过,写作能力是区分领袖和普通程序员的标志。我们不一定要当领袖,但是能够说服他人认同你的观点,这绝对是不容忽视的能力,而blog就是获取这种能力的一种卓越训练方法。

此外,写作blog还有一个最大理由。我记得,你在网志中写过一件事,有人问:"你为什么写blog?"你反问道:"你为什么打电话?"我简直要为这个回答拍案叫绝。我们需要与人交流,渴望了解全部的世界,blog帮助我们遇到那些其他方式无法遇到的人。

不过,写作blog的代价,是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你每天要在Blog上用掉多少时间?

W:平均每天半个小时。

R:这就是我佩服你的地方。你用英语写,经常有1000词以上的长文,而且写得很清晰易读,却只需要半个小时。这意味着,你基本上没有把时间花在苦苦构思和反复修改上面,属于一次成文。我用汉语写,也做不到这一点。

我的每一篇文章,通常需要2小时~6小时的写作时间。有时候写完以后,觉得特别累,都不想干别的事情了。不过,我还是觉得这是值得的。回过头看,我幸亏把时间花在写作blog上面,否则那些时间就白白过去了,没有留下任何印记。

我现在怀疑的就是,我能不能把这种写作热情保持下去。你能保持吗?相比十年前,你对于Blog是否还有同样的热情,或者说同等程度的通过文字、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愿望?

W:我依然热情不减。我的blog最重要的读者,就是我自己。如果碰巧帮助了别人,那是额外的收获。即使没有人读,我觉得我也会继续,因为它帮助自己思考。

R:这一点,我与你不同。blog就好像一个人在自说自话,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想要说出自己见解的意愿不是那么强烈了,也不是那么在乎,能不能获得外界的承认了。如果有一天,我觉得自己想说的东西,都已经说完了,可能就不写blog了。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的结束语,我印象很深。他说:"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不过,我的这一天,还要等很久才会到来。

你想过这个问题吗?觉得自己还会坚持Blogging多久?forever?

W:我觉得只要这还是一种可以帮助自己思考、帮助自己记录的好办法,我就会继续。但是如果不是了,我并没有永远blog下去的预设的目标。

R:好了,我们谈Blog,已经谈了很久了。现在换个话题,能不能谈谈百姓网

W:这个我们还是私下谈吧。我希望人们关注的,不是运营百姓网的公司,而是网站本身。作为公司,我们宁愿保持低调。

R:我能理解你的谨慎。那么我能不能问一下,百姓网的后台数据库和编程语言是什么?

W:MySQL和PHP。

R:果然与我猜想的一样。我想你肯定对这两个软件,有很多使用心得,我也很有兴趣探讨,如何用它们架设大型网站。但是,这个话题太专业,而且一谈下去,就没完了,让我们留到以后再谈吧。

我的下一个问题是,你现在是否还编程?你最熟练的编程语言是什么?

W:是的,我一直没有停止编程。

大学的时候是C++,在微软是ASP,VBA(不是VB,因为那个时候我在Office组)和C#。现在是PHP。语言很有趣,很长时间(我是说超过5年)不写,就很生疏,甚至不觉得会用了,语法还懂,但就是函数记不得了。

R:我没想到,你已经完全用PHP编程了,你在blog上根本没有提到啊。我很好奇,像你这样典型的Windows程序员,切换到Linux平台,是什么感受?你对这两个平台的优劣怎么评价?

W:我毫不掩饰对Linux和PHP的喜爱。这个系统和语言太棒了。我是98年进入微软实习开始就挥别了 Linux的世界,直到几年前重新回来。我也同样不掩饰我对微软系统的喜爱。微软的架构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架构,无论是不同的产品和平台之间的配合,还是在一种编程语言之内的。我们用PHP完成的很多组件,其实是受微软的ASP.NET的启发(比如,Datagrid和 Datasource的绑定,Event体系,DAO的封装等等)。这些组件所有的编程语言都可以做,但是微软提供了现成的东西给你用,非常方便。虽然对于铁杆程序员来说,可能并没有自己写的顺手。

如果只在微软的世界遨游,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其实也是件幸福的事情。微软的成功,是支持商业的技术的成功。微软的杀手锏,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而是为了"生产力",为了用户的商业成功而追求技术。喜欢微软的人,除了办公室里需要加班赶出明天的演讲稿、或者财务报表的白领,还有希望赚更多钱的小业主和面临巨大上线时间压力的CTO。微软的技术像快餐一样,虽不美味,不够精致,但是对于填饱一个个刚刚开始尝到IT甜头的中小企业的肚子,还是实惠的。我们在挑剔它的同时,不能忽视它让全球多少的企业开始使用电脑提高生产力所做的贡献。

Linux的世界是程序员的世界,是对计算机技术充满爱好的geek的世界,也是一批数量很小、但是影响很大的互联网公司的世界。能够轻松的在几十台服务器上面分布web服务,能够有海量的开源工具来用,能够在miliseconds(毫秒)和 terrabytes(万亿比特)之间游刃有余,Linux能更加轻松地做到。

很多技术论坛上面,关于Linux和Windows哪个更好的争论,10年过去了还没有平息的迹象,就像上海好还是北京好那种经典辩论帖一样越来越红火,我很是不解。难道我们只能爱一样吗?难道我们不能爱在北京呆着,也喜欢上海的生活吗?当我们真正理解,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个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正确答案的时候,我们离了解这个世界或许更近了一步。

R:你比较有包容性,这一点比我好,我比较偏执,有时会独尊一家,贬低他人。我发现,你对微软的理解很深刻。我也同意微软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但是我会把自己的未来都赌在Linux和自由软件上面。

虽然你现在还在编程,但是你的主要角色,已经变成了一个公司的管理者。做一个管理者与做一个程序员,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你喜欢哪一种角色?

W: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角色。

程序员是一个Individual Contributor,是和程序的世界打交道。管理者是People Manager 和 Business Manager,打交道的是人和业务,需要完全不同的技能。

很难说更喜欢哪种。我曾经做了很久的程序员,轻车熟路,而管理者是比较新的话题,需要时间去学。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会很舒服,能体会到那种宁静的感觉,但有可能不够兴奋;而在不那么熟悉的地方,会比较纠结,会犯错误,但是会接触到新的东西。如果一定让我选择,我会选新的。

R:我关心这个问题,因为它是国内程序员的普遍问题。你知道的,在国内的环境中,你不太可能一辈子编程的。程序员到了一定阶段,就面临转型的问题,要么升级成为项目经理,要么自己去创业。无论哪种情况,他都要变成一个管理者的角色,从与机器打交道,变为与人、与市场、与政府打交道。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处理好的,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管理岗位的。

我现在想的比较多的是,如果程序员创业,除了编程之外,他应该做哪些事情?怎么做?注意事项是什么?让我们聊聊创业方面的话题吧。我先问一个问题,你现在最频繁使用的三个网站是什么?

W:Google的全线产品。

R:嗯,好像这是大家的共同回答。我其实想听到Google以外的答案,但是好像很难。Google占据了我们网络生活的中心位置。这是不是意味着,其他网站的成长空间已经变得很有限了?因为它们不可能挤进互联网的中心地带,只能在边缘争夺一些注意力?

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新人身上。过去一年中,你有没有很看好的互联网初创项目?

W:不知道。

因为项目的好坏固然重要,但是团队的执行更重要,甚至运气都能决定最后的成败。太多因素参杂在一起,你根本无法判断创业能否成功。另一方面,我自己接触的不多,在媒体上看到的又都是只言片语的介绍,无从判断。

R:真是奇怪。前几年,我们很容易发现让人眼前一亮的网站,比如2002年是Wikipedia,2003年是 Flickr,2004年是youtube,后面是Facebook、twitter等等。但是,这两年这种感觉就消失了,似乎缺少重大的创新,只有一些技术上的提高。

国内的情况尤其糟糕。中国这么大的互联网市场,去年一年居然没有任何一个值得一提的网站创新项目。大家都在忙着做网络游戏和社会化网络,再加上电子商务。虽然这与恶劣的政策环境有关系,但是网站创新的可能性,似乎本身就处在衰竭中。

我想问你,Web 2.0之后,你觉得互联网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W:在中国,我觉得接下来的重点,在于已有的网站如何可以从"不work",到"work"。比如电子商务网站,下了单,可以方便安全的付款,可以快速可靠的收到货,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现在的很多网站的问题,不是没有新的功能,而是最最基本的功能还不是那么好用,不总"work"。再比如支付,如果一个人想付钱,就可以付钱,还有什么其他的要求吗?但现在很多时候,就是卡在某些环节(比如银行的认证等等),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方便的支付。这些问题,是网站从小众走向大众的道路。

R:你说的这些,都属于网络功能的深化、配套和完善,并不是模式上的变化。

我说一下我的思考,我觉得Web Service是下一个阶段的重点,也就是所谓的"云端"。互联网上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服务,下一步是把它们融合起来。越来越多的网站开放了API,你可以做到一些以前根本无法想像的事情。最大的商业机会,可能会出现在移动通信和物联网这两个领域。手持设备马上就会超过PC,成为最大的终端平台。而物联网的想像空间更大,如果超市里的每一件商品,城市里的每一扇门,街上的每一辆汽车,都被分配到一个IP地址,那会发生什么事?

不过还是先看眼前的商业机会吧。前不久,你在文章中曾经说,未来10年中国的二线城市有很好的机会,能否详细谈一下这个观点?

W:这是拉和推两种力量造成的。

中国巨大的快速交通网络正在搭建。和美国媲美的高速公里体系已经基本建成,从上海出发的G40直达西安,G50直通重庆,G60到达昆明,G15连接沈阳和海口。在我的老家洛阳,G30横贯中国东西,G55纵观南北。开车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变得更加简单。高速铁路也帮助很多像成都,长沙,武汉,郑州这样的城市成为真正的区域中心。这些都会产生长远的影响(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在郑州交叉,过去50年对郑州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啊!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同时,大约十几个城市会陆续开通地铁。地铁对于一个城市的促进作用,在北京、上海这些地铁开通很久的城市的居民,一定深有体会。

说到推的力量,其实是大城市高企的生活成本以及相对变小的机会,让很多在大城市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技能的人,会愿意尝试回到家乡,去探索更多的机会。如果说,5年前,我的很多在上海的朋友聊起干脆卖了房子回家去的想法时,还仅仅是一句气话,一个想法。那么5年后,已经开始是一种行动。杨萌观察到的他的同学回长沙创业的现象,和我看到的很一致。未来还会有很多的年轻人到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读书,并且留下来工作一段时间,但掌握了足够的技能以后,回去利用自己获得的这些"超前"的技能回到更广阔的二三线城市,绝对是个有吸引力的选择,就像80年代的出国潮和最近的回国潮很像。

我最近自己到成都,郑州这样的城市,发现资金,人才,政策等已经在那里聚合了。

R:你知道吗?我被你的这个观点打动了。我早就不想待在上海了,也许我应该加快行动,搬到其他城市去了,哈哈。

最后一个问题,你对10年后的自己,期望是什么?

W:我一直追求的:幸福和智慧。

R:其实,我期望听到一些更具体的回答。不过还是祝愿你,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至于我,我希望未来10年,能够比过去10年有更大的成果,不要再错过机会了,也不要像过去10年过得那样艰苦了。

谢谢你回答了我这么多问题,希望以后还有机会继续聊。

(完)

2010年4月28日星期三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回忆录《在暴风雨的夜里》

Posted: 27 Apr 2010 10:16 PM PDT

我根据网上文章整理的,推荐阅读。

========================

在暴风雨的夜里

作者:格丘山

一、离开北京

1965年3月2号,十一个北京石油学院的反动学生正在北京火车站候车,他们将被押送到黑龙江省北安农场劳动改造。

灰暗的灯光下,没有一个人说话,他们的脸在灯光下显得苍白憔悴颓唐,几个月来的斗争会已经将他们折磨得半死,现在他们将被送到遥远的北大荒去,是什么样的苦难在等着他们呢?每个人都在悲伤和恐惧之中。

站在最角落的是章建航,学校的斗争会上说他的父母解放前是恶霸地主。他的罪行来自他的一首歌颂农村建设的诗,诗中有肥猪二个字。他被强迫承认诗中的肥猪是暗喻毛泽东,在毛泽东是红太阳的年代,这是够杀头的罪。今天回头看去,真正的奇才是那个第一个发现肥猪与毛泽东有联系的人。

章建航的母亲和二个妹妹远远地站在他的旁边。这是一些意志已经被社会和同类压垮了的人,她们看每个人的眼睛都充满了恐惧,好像在说;"我有罪,请你放过我"。

站在左边的是鲍有光和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是北洋政府送去留洋的老文人,我曾经见过他,他像是一下子老了很多年。他是一个历史学家,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前程对于他的儿子会是多么艰难,这是比生离死别更彻骨的痛苦。

王有林坐在行李上,两眼茫然的望着远方。没有人来送他,尽管他的家在北京。他是一个孤儿,父母弥留时,要求比他大十多岁的哥哥等到弟弟成人后才能结婚。哥哥忠心地履行着对父母的承诺,每天在工厂做工,供给弟弟上学。兄弟两人在睡床上议论了不少中国的反修政策。弟弟在学院中被同学揪出来后,系党副书记张西昆对王有林开始了日以继夜的攻心战,王有林揭发了对他有养育之恩的哥哥。他的哥哥随即就被作为反革命送进了监狱。立了功的王有林并没有得到张西昆允诺的宽恕,现在他心灵中压着大过我们的双倍负担。

在我右侧站着李家富,他来自广东的乡村,这是一个遗腹子,母亲怀他时丈夫就死了。留下两分薄地,孤儿寡母没有能力种,就租给人种。解放后定成分,地太少,不够地主,但是有剥削行为,被定成小土地出租。李家富的问题是62年回家探亲时,看到农村俄死了人,农村干部多吃多占,农民不喜欢人民公社,盼望包产到户等等,觉得与报纸上说的不是一回事。他是团员,还是副班长,回校后找政治辅导员廖国芳汇报思想。廖国芳说,你做得很好,以后有想不通的就找我汇报。到了毕业集训时,廖国芳将他汇报的内容全抖了出来,他就不容置疑地成了反动学生。而李家富的母亲也正在李家富成了反动学生的时候,到井边去挑水折了腰,这使她不能再挑水,每次需从地上爬到井旁,用几个小时拖一点水回来,她正望眼欲穿地等待着大学毕业儿子回来帮助她哩。

李家富的后面是陈耀强,长得很高,鼻子翘翘的,有着一张讨女人喜欢的脸。可以说即便将陈耀强以一百个罪名定罪,最不应该定的就是反动学生。陈耀强是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他算是半个华侨,母亲在印尼,父亲在广州开饭馆,生了九个女儿,最后得了这么一个儿子。陈耀强在学校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与一个比他差不多矮一半
的女同学成天在校园中压马路。陈耀强的问题是看完电影《战上海》,回到宿舍时,站在宿舍门口仿照电影中一个国民党高级军官,一边两脚立正,将右手高高举起敬礼,一边叫蒋委员长到。陈耀强变成了反动学生,使他在印尼生了九个女儿一个儿子的母亲,像发了疯似地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要将儿子从中国弄到印尼去的坚韧不拔的斗争。

这是无声的送别。火车起动的时候,我看到鲍有光的父亲跟着火车跑着,他哽咽着叫喊着"有光,要想着我"。在灰暗的月台灯光下,火车将他慢慢地愈抛愈远,缩成了一点。我们就这样离开了北京。

押送我们的是保卫处的一个干事和两个低年级的学生。这个干事是复员军人,个子很高,对我们礼貌而冷淡,一点看不出他心里的实际感情。上火车前,他从袋里掏出一顶那种帽舌可以用一个扣子与帽体连在一起的帽子,戴到头上,顿时显得非常干练。二个押送我们的学生中有一个四川人,对我们说话时总是避开我们的视线,声音非常小,没有一点押送人的趾高气扬,给人的印象仿佛不忍看到这些人。几个月的批斗,使我们已经习惯于被人鄙视,一个押送我们的人,没有大声说一句话,更没有说一句侮辱的话,已使我们从心里感激涕零。整个押送气氛悲哀压倒了肃杀,使我们隐隐感到一种似是而非的恻隐之情围绕着我们,不过这也完全可能是我们出于自怜产生的错觉。

火车上的十多小时没有人互相讲过一句话,各人似乎都沉浸在自己的心事和对于不确知的未来的巨大压力下,没有心情去交谈。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交谈可能也是不允许的,虽然押送人没有明白宣布这条纪律。

到哈尔滨的时候正是午夜,我们要在这里换去北安的火车。哈尔滨的火车站比北京更是昏暗,虽是三月,夜间非常冷。我们将被子铺盖等行李堆在中央,大家围着行李坐地下。充满夜寒的车站,显得凄凉和空荡。范同明拿出一个短笛,吹了起来,押送人也没有制止他,他吹的是苏武牧羊,哀怨的笛声,催人泪下。可怜的范同明是我们这些人中将来命运最悲惨的一个,在他吹笛子的时候,他怎么知道等着他前面的路程将是何等的艰难。

笛声哀扬,我看着范同明悲沧的脸,心想这就是那个被学校宣称气焰非常嚣张的范同明吗?我记起我被定为反动学生后,一个夜晚,一个学校的高层官员找我谈话,用一种玩笑的口气提起有些反动学生现在还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时,在灰黄的灯光下,他脸上露出的那种对范同明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不懂事感到好笑的表情。

范同明来自骁勇善战的广西,那里的民风要比表面粗犷豪放,暗里藏针的东北大汉耿直。他的父亲是一位国民党团级军官,这是一个最坏的层次,听说死在监狱里,要是级别再高一些,反而会受到共产党礼遇。这种被称为血仇子弟的人在政治运动中是权利最没有保障的。

范同明的脸看起来有一种沉毅,倔强,说话很慢,而且对人的问话要有一个停顿才能反应,说明脑子不是很敏捷。范同明的问题就是一句话,说他附和苏修的说法,诬蔑中国人几个人穿一条裤子。加上他气焰嚣张,拒不认错,所以被定成了反动学生。

后来我问过范同明他说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吗?我们这些不堪一击,在党面前痛哭流涕,苦苦求饶的反动学生中如果真有这么一个人,会让我感到是一个奇迹,而且备感荣光。范同明有些不好意思,罗里罗嗦的说了半天,我听懂的他反复说的就是反面教员这四个字。可能是学校要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当反面教员的意思。我觉得范同明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差,词不达意,我无法知道这是运动后受到刺激变成这样的,还是原来这样?但是这绝对不是一个校方描述的顽固,坚持反动立场,甚至不惜一死的刚强形象。

我基本上明白了范同明是被拖下水的,这种中国人几个人穿一条裤子,明明是宣传部门用来激起人民对苏联仇恨的话,就算有人对中国反修政策不满意,也不会拿这种中国人都不认可的话来攻击的。问题是只要将范同明卷到这个逻辑上来,他是会被愈拖愈说不清楚的,所谓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说,恐怕也是有人先问范同明是不是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开始的。像范同明这样耿直,倔强的人在乱世如果去参军,不管是共产党军队,还是国民党军队,都会像他父亲一样,成为一个卓越的军官。可是来到大学这种钩心斗角的地方,他的脑子是无法绕出这些文人给他设的圈子的。

到清晨天蒙蒙亮的时候,我们上火车了,等待我们的竟然不是拉人的客车,而是拉货和牲口的闷罐车,这种车没有窗户,也没有座位,我们都坐在行李上,门一关上里面黑黑的。车上有一个洞,可能是给我们大小便。从哈尔滨到北安虽然不是非常远,但是这是每个小站都要停的特慢车,要走十二小时。我们就这样坐在没有光的黑黝黝的闷罐车中十二小时,黑暗中没有人说一句话,大家心里对后面还会有什么在等着我们充满了恐惧。

到北安县的时候,我已经在闷罐车中适应了黑暗的眼睛,被强烈的光线照得睁不开来。等到我能够看清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北方边塞小城,几栋疏疏拉拉的二三层楼房更点缀出边城的荒凉。路上看不到土,上面被一层由雪踩实,而变成冰和土混合的东西覆盖着。路上走着长相与北京人、哈尔滨人看起来很不一样的人,戴着有长毛的狗皮帽,两手对插在袖筒里,鼻子冒出大团的白气,眼睛深陷在高高的鼻子里,就像凶悍的鸟。我想起过去在书上念到的,很多在中原犯了罪的人,为了躲避追捕,就闯关东,可能指的就是这个地方吧。

这十一个人中,数我年纪最小,体力也最弱,加上前几个月的逼供批判斗争,我已经到了临近奄奄一息。从火车站到农场招待所对正常人大约是三十分钟的路程,但对于我变成了无限的走不到头的路了,我背着一个大被子,一手提着一个帆布箱,一手提着一个旅行包,根本走不动。由于胳膊没有力量提箱子,就想借腿的力量,腿都磨破了,加上我的鞋是那种北京市面上最普通的棉鞋,黑灯芯绒的面子,白塑料底,根本无法在这种冰雪的混合物上走,平均走二十步,就滑倒在地上一次。整个队伍给我拖住了,以这样的速度,恐怕天黑了也到不了农场招待所。

保卫干事走到我面前,叫我抬起脚来,看到我的塑料鞋底已经完全磨平了,没有说话,看了一下表,一付无奈。又走了一会儿,他回过头来,默默地将我的箱子提过去了,没有说一句话。

农场招待所有一辆大轿子车和农场保卫科的两个人在等我们。上了车后,车子离开了县城,在一望无际的白茫茫的雪原上驶行着,一路上几乎不见什么房子和建筑物,而天却愈来愈阴霾,凛冽的北风刮得雪原上的雪在空中飞扬,一付北大荒黄昏的样子,我们已经到了天涯海角,车子还要将我们拉到什么地方去呢?

大约走了两个多小时,雪原的远处出现了五六座矮小的土房子,车子似乎是向那些房子奔去。到了房子旁边,保卫科的人说,秦永廪拿着行李下去,其它人不动。我们中间,秦永廪的问题是最严重的,1962年,他回家探亲看到了彭德怀给毛主席的万言书,回校后,给女朋友的信中谈到对毛泽东的大跃进和三面红旗的怀疑。他的女朋友邵乃庄倒从未揭发,但是他自己将一封未写完的信放到枕头下面,被团组织委员卢国忠翻到,报了学校。公安局将他列为代号5号控制起来,严密监视了好几年,班中竟然无人知道。我在运动中也因为秦永廪案情的影响受到了牵连,虽然后来证明了我对秦的这些观点毫不知情。秦永廪受的劳动考察比我多一年,他拎着行李下去的时候,流出了眼泪,非常可怜。因为本来我们毕竟是一伙人,现在将他一个人剔出去了,他心中充满恐惧。

后来,秦永廪告诉我,他一进房子,就遇到了麻烦。一个单身的工人正在洗脚,叫他将盆里的洗脚水倒出去,而另一个工人说不要听他的,不要倒。他望着他们,不知是应该倒,还是不该倒?哭了起来,那个让他倒水的工人感到了良心内疚,不再说话了。

汽车离开五队,又在三队扔下了李延成、王有林和李树仁,在二队扔下了鲜朝佐、陈耀强、范同明和章建航,最后剩下了鲍有光、李家富和我。

汽车开到了一座山下,山上烟雾腾腾,山下是一排排的整个冬天枯叶不落的柞树林,和宁静的树干带着白黑花纹的桦树林,在树林的前面静静的卧息着几百座房子,这就是大庆北安农场的总部。我将在这座有名的死火山下面,度过我人生最难忘的八年。它是我真正的大学,在这里我认真的学习和思考了中国社会,在这里,经过苦
难的火焰烧溶,我从一个喜欢作弄人的上海恶少,脱胎换骨,变成一个懂得同情人间种种苦难和受苦人的人。

这座山就是与我生命力最旺盛的八年青春紧紧连在一起的格丘山。

二、被逼到绝路的男子汉----范世春

每当我听到俄罗斯民歌三套车悲恸、苍凉的旋律的时候,我的脑子中就会浮现一付图画:

北大荒一一望无际的雪原上,有一架牛车慢慢地在凛冽的北风中艰难地向前行进着。牛车前面一个个子高大的三十岁左右的人牵着绳子,牛车的后面一个带着眼镜的二十岁上下的人拿着一把叉子紧跟着。虽然太阳苍白的光辉照得白雪皑皑发光,使人的眼睛都睁不开,但是一点暖意都没有。他们的鼻子呼出一大团一大团的白气,嘴周围结满了在阳光下晶莹发亮的冰霜,每走一步都要从齐膝盖深的雪中起出腿来,再踏入深深的雪里,牛和他们走过留下的脚印,像一条黑蛇,宛宛延延,从他们的脚下一直蔓延到遥远的天边。

那个牵牛的人就是范世春,那个拿着叉子紧随着牛车的就是我。

有一次,我正在雪地里走着,突然似有似无地听到,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了三套车的悲恸殷实的男低音,苍凉的旋律,在飞扬的雪花中飘荡:

  冰雪覆盖着伏尔加河

  冰河上跑着三套车......

过了一会儿,我才知道那是范世春在唱,声音低沉和苍凉。在这浑厚但是绝望无助的歌声的悲沧之中,透出的是向上天发出的一个精血旺盛,正在风华的男人,被逼到了天涯海角,被抛到了死亡边缘的哀伤、无奈、和绝望。我只听他唱过一次这首歌,但是自此后我再不能忍受在灯火辉煌的歌唱会上,听歌唱家唱这支歌:因为它只应该属于冰天雪地;只应该属于天涯的沦落人;它与万头簇拥的人群,西装毕挺的歌唱家,金碧辉煌的大厅和剧院是完全逆反的。

我与范世春在冰天雪地中运送了一冬天的牛草,但是范世春从来没有告诉过我,为什么他会被送到这个农场。他也从来不问我为什么会来这里,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默默相对。

我第一次见到范世春是在冬天积肥的时候,说是积肥,实际就是用镐头刨冻得像石头一样的土块,几十镐只能刨下拳头大的块。那天我与管理我的王师傅正在用镐头刨冻土,来了一个个子高大的有着浓重天津口音的中年人。他穿的不是农场发的统一工作服,而是在农场看来很刺眼的蓝棉袄,显然是刚到这里。王师傅好像是知道和期盼他的到来的,一点也不惊讶。他用一种估摸牲口的目光将来人上下打量了一边,点了点头。其实只有我知道王师傅点头所含的深刻含意,因为当时我与王师傅的关系正在最紧张的时候。王师傅对我手无绑鸡之力,干活时的完全没有眼力、脑笨如愚石已经到了无可容忍,伤痛欲绝的程度。这时候,来了这么一个壮劳力,显然感到安慰。

我对范世春的第一印象是他的目光中深邃的忧郁,他的嘴的两边有着两道深深的这个年纪人不应该有的长沟,从鼻子一直伸延到下巴。他比我力气大多了,也知道怎么干活,他抡镐和下镐的时候,王师傅的目光充满赞许。但是王师傅对他并不好,有一次我听王师傅说范是现行反革命,从王的闪烁口气和神秘的样子,我知道范的问题要比我严重得多。我对范世春干活时最深的记忆是,他不像我一干活就满头汗珠,而是鼻子中不断流出人在伤心欲绝时才流的长长的清水。

冬天过后,范世春从四队调走了,王师傅大为惋惜。我与范还在同一食堂吃饭,常能见面,不过碰到了为避嫌疑,也只是点个头,从来不多说什么。只有一次例外,那就是农场每年春天的播种誓师大会,和每年秋未的庆丰收大会。那一天农场宰猪摆席,全体职工和干部欢聚一堂,政治空气格外宽容,用老鲍的话说是地富反坏右革命干部工农兵阶级大调和的一天。那天农场领导一桌一桌的敬酒,有时还对地富反坏右说几句努力改造的鼓励之类的话,不乏人情。我不喜欢那种热闹的场面,就拿着我的菜和饭,找一个僻静的地方去享受这一年难得有的肉菜。我看到一个地方,范世春一个人孤独地坐在那里,就走过去和他褡过伴。

这一天是我记忆中范世春讲话最多的一天,也是我唯一看到他脸上有笑容的一天。他兴致似乎特别好。就像我们这一类人碰到一起的时候,通常不谈政治和自己最关心的事情,谈话的内容总是最无关紧要的鸡毛屑皮。这一次是从对联开始的,范世春说了一个乾隆下江南的故事。他说乾隆到了金山庙上,看到老百姓安居乐业,一付平和景象,诗兴大发,当时正是黄昏家家做饭的时候,就指着山下的民居的炊烟说道:因火成烟夕夕多,要旁边的军机大臣对下联,三天为期。军机大臣每天在金山庙前一边转圈子,一边嘴里念着因火成烟夕夕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应对。这时庙前有一个小和尚正在扫落叶,就问大臣,何事这样烦躁,能不能说出来让小僧分忧。大臣说了,谁知小和尚立即指着地上的枯木说道:此木为柴山山出,当然这个对子后来让乾隆龙心大悦。那时所有这类故事都带上了知识者最鄙贱,劳动者最高贵的毛泽东思想的时代烙印,自然老范也不能避俗。记得范还对我说了一些其它有趣的典故,可惜时间长,现在都记不得了。但是有一个智力游戏却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他用四根火柴,摆成一个十字,在四根火柴相交的地方,摆得很仔细,有一根火柴被插在三根火柴组成的凹槽里。他说你能不能移一根火柴,形成一个正方形,然后用调皮的眼光看着我。我非常惶恐,移二根火柴形成一个口字的正方形是小学生都会的事情,但是移一根火柴,形成一个正方形却完全超出几何学的可能。范世春看我不入门,狡黠的看了我一眼,提示我说,这是一道教授不容易解,而小学生却可能解出来的题目。我还是不懂得他的提示,范世春顿了一下,又提醒我说因为教授光用头脑,而小学生却用眼睛优于头脑。后来范告诉了我答案,他将那跟插在凹槽里的火柴稍抽了一下,四跟火柴相交的地方就出现了一个小正方形。我并没有被欺骗的感觉,因为我终身记住了范世春那个很有哲理意味的提示和他调皮的眼光,在生活中对待很多事情,不应该只用脑子而忽视用眼睛,这对于喜欢逻辑推理和数学的我尤为重要。

那天晚上老范还不平常的谈到他的身世,他告诉我,他出身一个体育世家,他好像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他的哥哥姐姐都是国家队的运动员。他是北京地质学院毕业的,中国共产党培养的最早的大学生。

我趁着他高兴,就问起他的问题来了,他的脸一下阴暗下来了,然后开始告诉我他的故事。他叙述得非常平静,没有怨恨,没有冤屈,没有不平,声音很小,也没有抑扬顿挫,就像在说别人的事,但是脸上露出深深的哀伤。

他是到大庆油田勘探的最早的地质工程师。他到大庆时那里荒芜人烟,没有一间房子,他们就住在帐篷里。为了赶紧将大庆的地下储量弄清楚,他们日以继夜地赶绘各种方位的地质图。但是效率非常低,因为草原上的蚊子太多了,他们的手都给蚊子咬肿了,一天也绘不出几张图来。范世春是单身汉,享受每年二周的探亲假。那年他在探亲时,问他的领导,可不可以多给他一周的假,他将堆积在那里的图都带回去,将他们绘成后带回来,领导欣然同意。但是当他假毕回来时,没有等到达大庆,在哈尔滨下火车换车时,公安局的吉普已在等他。他被用手铐铐住直送监狱,罪名是盗窃国家一级机密图纸。我说你不是经过领导批准的吗?他平静地回答,事情弄大了,谁也不肯承担责任了,说完他的眼睛空漠地看着远处的什么东西,似乎那里藏着为什么会这样的答案。

这样就和我在外面听说的故事接上了,外面的传说是他里通外国,将大庆的绝密图纸送到了国外。这个罪名是死罪,怎么只是送到农场来呢?我想大概是实在找不到证据,找不到和他联系的特务,所以只能以反革命嫌疑罪送到农场劳动改造。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的,我觉得范世春的罪行是天方夜谭,这和偷飞机,原子弹的图纸不一样,大庆的油在中国的地下,外国要了中国的图纸,有什么用,也不能将中国的油田搬到国外去。所以我想,要是果真什么日本和苏修特务不遗余力来偷中国的油田图纸,我们也不必去将他们当回事了,因为他们的智力也就与文化大革命时的中国人的神经兮兮彼此彼此了,当然这个想法我是不敢对别人说的。

不久文化革命暴发了。

文化革命在中国风云四起时候,农场处地偏僻,与外边的世界有一个迟滞期。记得当时外边的世界已经成了云水沸腾,红色恐怖笼罩,农场还是牛在地里吃草,拖拉机在地里翻地,一片平和。只有我父母在那个危机四伏的时候仍记得我这个不争气为他们找尽麻烦的儿子,他们给我寄来了很多小报。现在回忆起来,他们是在通过小报告诉我,艰险的日子快来了,要我小心。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从小报中的内容,我看到形势的严重。连以敢言著名和观点偏右的元帅陈毅在对红卫兵讲话时都是这样的口气:"我衷心拥护革命小将的革命行动,但是听说你们将很多地富反坏右抓起来,押送回乡了,有的在半路将他们杀掉了。我不同意你们杀,不是说这些人不该杀,他们死有余辜,毛主席教导我们将他们留着做反面教材,对我们无产阶级的江山更有好处。另外将他们逼急了,他们就会拼命,我这样说,不是怕他们,我们无产阶级铁打的江山是不怕他们造反的,我是担心革命小将你们的安全啊!"这些话实际告诉我外面已成了一个没有王法可以随便杀人的世界,迟早这股腥风血雨会蔓延到农场来的,我心里充满恐怖。

但是继之而来的风暴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可怕,这恐怕要归之于这个农场的干部大都是解放战争时过来的西北人,而工人以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军队转业的山东人为主。他们经历过共产党的很多运动,比较稳健和持重。真正可怕的是每年来的大庆支援队,这些支援队每年夏天来,秋收完了就回去了。他们打人非常凶狠,而真正的工人和油田二号院干部支援队伍打人反而并不厉害,打人厉害的要数布满知识分子的研究院,设计院,当然还有中专技校的学生。他们打谁的信息主要来自农场当时的掌权组织,在造反派当红时那些邦助旧党委欺侮工人的积极分子没有少吃苦头,真正打人最猖獗和疯狂的时期却是党委重新回来掌权,开始对造反派报复,所谓清理阶级队伍的时候。范世春非常不幸,不管是党委掌权,是造反派掌权,他都是被打的对象。其中深层的原因恐怕是由于他的案情没有彻底查清,大家都想从他身上立功,找出帮他将图纸送到国外的特务。

从文化革命的打人来看,我实在怀疑我看到的电影和小说中那些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形形色色的中国英雄是真正存在的,不管是干部,是共产党,是国民党的残渣余孽,是工人,是造反派,甚至当年的战斗英雄,到棍子的面前都是那么不堪一击,那么熊包和那么没有气节。印象最深的是李云飞,他是一个共产党革命烈士的后代。由于出身好,一直将他分在组织部管人事,无奈他口舌尖刻,不饶人,什么话都说得出口,不讨领导欢心,就被踢到队里当工人了。他属于那种看起来聪明,理解力很强,脑子反应很快,但是没有主心骨,容易跟着别人思路走,也就是下棋只看一步的人。由于他的嘴坏,什么都说,又敢说,无论坏事好事到他那里都要发展到极端,所以在造反派如日中天时,李云飞肯定是会选择造反的。加上他在斗走资派时表现得刻薄,花样百出,走资派早恨他在心,等到走资派重返权薹清理阶级队伍时,李云飞这顿打是很难逃过的。当支援队根据名单,将他叫出来准备修理的时候,李云飞突然跪了下来:"我的老爹,我的老妈,我这个人是最怕打的,只要不打,你们让我叫爹叫娘,叫我学乌龟爬都可以",他的声音像京剧里面那种丑角的声音,又尖又细,极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搞得支援队的人忍俊不禁,又不敢笑出来。但对于这种棉花般的人,谁也下不去手,只能装模做样的训斥了一顿就过去了。

但是范世春纠正了我的概念,他是一个真正的威武不屈的男子汉,正因为他非常刚强,被打得非常凶悍和残忍。支援队的人穿着那种东北人冬天才穿的非常笨重的大头鞋,踢范世春膝盖下面,脚上面的骨头,一脚踢去,范世春就倒了下去。然后支援队的人对倒在地下的范世春叫着:"范世春,你再不老实,我们就对你实现群众专政!",范世春看着他们,慢慢地从地上颤颤巍巍的爬了起来,用一种很平静但是很蔑视的声音一字一字的说"群众专政不就是打人吗?",支援队的人气得咆哮大叫"范世春,尝尝我们无产阶级专政",一拳朝范世春的脸面打过去,范世春惨叫一声倒到地上,但是他又从地上颤颤巍巍和艰难地爬了起来,脸上流着血,用着同样平静但是更蔑视的声音一字一字的说:"无产阶级专政不就是一个月十五元,吃不饱饭吗?我都领教过了"。

范世春在这样长年累月的折磨和殴打下,慢慢变了一个人。二年后,我在食堂再看到他的时候,他的衣服已难以蔽体,脸灰蒙蒙的,两只眼睛空洞地望着空中,脖子上挂着一个藤编的大粪筐,粪筐里放着一堆乱七八糟的饭票,一跌一颠地向售饭的窗口走去,他疯了!食堂的人将饭放在他的粪筐里,从他的粪筐中拿出饭票,又将剩下的饭票放回粪筐中,范世春又背着粪筐一跌一颠地,眼睛看着空中,向食堂的大门走去。

但是我一直不知道范世春是不是真疯,因为有一次我与范世春在一个周围无人的路上碰到了,当他快要与我对面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他看着远处的空洞的目光收了回来,转到我的脸上,接上了我的目光,那一霎那,他的眼神出现了人的理性,目光中充满哀怜,充满渴望,充满要求温暖,要求人的交流,他的嘴动了几下,像是要说什么,不过那只是极短的一霎那,他似乎不能,他很快改变了主意,或者那整个一霎那的表现只是一个精神病人短时的神志复苏,他又将目光转回远远的空中,一跌一颠地远去了。

我一九七二年冬天离开农场分配到大庆工作的时候,范世春还没有解放,我也自此不再知道他的消息,也不知他今天是否活着。但是我不能忘记他,一想起他时,我的耳边就响起他低沉的男低音:

  冰雪覆盖着伏尔加河

  冰河上跑着三套车......

三、解放军特级战斗英雄----赵风山

1966年,文化革命开始了。这迫使农场党委必须从自己干部队伍中选出一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抛出来,执行中央十六条的精神。农场第一批被揪出来的牛鬼蛇神,虽都是干部,但没有一个是在党政重要位置上的当权派,其中包括粮食科副科长赵风山。

食堂的大字报上骇然写着,国民党特务营营长赵风山不算下令杀的共产党,自己承认亲手用刀砍死的共产党就有一百多。

我感到奇怪,赵风山是什么人,如果大字报上说的是真的,那么他为什么还能在农场当粮食科副科长?

在那个宁左勿右的年代,大会小会上都是要求枪毙赵风山的群众呼声,甚至没有一个人对杀了一百多共产党员的赵风山,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没有得到司法追究做一个合理说明。我认为这个赵风山死定了,批判大会结束了,在归回宿舍的黝黑的小道上,我试探地对下放干部张瑜说:"这个赵风山肯定要被枪毙了"。谁知,张瑜淡淡地说:"他死不了"。说完后,在夜色苍茫中,可以看到张瑜神色凄楚,流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淡淡嘲弄。我知道在这种非常时期,作为一个经过抗日和解放战争的延安下放干部,是不会再多说一句话了。

但是张瑜的话引起了我的好奇,为什么张瑜说赵风山死不了?我伸长耳朵想在工人中得到一点信息。但是大家似乎都早就知道这件事的原委,没有人谈论它。我知道的只是赵风山的工资是农场最高的,二百多元一个月,而且赵风山的老婆也是农场出名的美人,外号黑牡丹。且不论他是否杀过一百多个共产党员,就凭上面两条,他已经犯了中国社会的大忌,高高的站在被枪打出头鸟的林子上。

我终于忍不住了,想弄清为什么张瑜说赵风山死不了。我将突破口锁定在出身烈士,由于嘴快嘴臭得罪了大部分领导和工人的李云飞身上。当然不能直接问,几年农场的改造已经使我有了这个党喜欢和培养的投其所好,讲假话的丰富经验。我说:李师傅,这个赵风山杀了这么多的共产党,太可恶了,为什么我们不马上将他直接送去枪毙了。我装出一付义愤填膺的样子,心里对我的改造成就颇为得意。李云飞听见我问他,高兴极了,马上卖弄起那些在农场其它人那里已经一钱不值的新闻来了:

"哈,你知道这个赵风山是什么人吗?"

我当然不知道。

"《解放军画报》创刊号的封底里页就是他的整版照片,戴着军帽,挂着满胸的奖牌,下面写着解放军特等战斗英雄赵风山。"

"哇......",我做出吃惊的样子,李云飞讲得更有兴致了:

"你知道,什么是特等功吗?"

不知道。

"罗盛教也不过是一级战斗英雄,只有黄继光才是特等功。"

"哇......,他怎么得的特等功?"

"辽沈战役,他领了一营人穿着国民党军队的服装,打入国民党军队内部,将他们的战略步骤打得乱七八糟......。"

我原以为这样的事情都是电影中编来哄大家开开心的,没有想到现实生活中真有这样的传奇。

"解放军指挥部认为赵风山的行动,为减少部队正面进攻的伤亡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授他特等功......",李云飞眼中闪烁着敬畏和羡慕的光。

"那么他怎么会落到农场当一个粮食科付科长?"我更好奇了。

"解放后,肃反运动,他交代了自己被俘前当过国民党特务营营长,光亲手用刀砍死的共产党就有一百多,大家傻了......。"

"后来呢?"

"谁也不敢碰这个马蜂窝,直报国防部。据说到了毛泽东那里,毛泽东批了八个字'功过相抵,永不重用'。"

现在我就对赵风山斗争会的风声大、雨点小不奇怪了。

很快文化革命风云剧变,风水轮流转,抛出赵风山的党委成员也沦为人下囚,一个个戴高帽,剃鬼头,到处游街。等到造反派掌了权的时候,这些官员们已经变成农场累赘,被作为新牛鬼蛇神与我们这些老牛鬼蛇神编排在一起劳动改造了。

与我分在一起的有机关党委书记余XX和中学校长李喜元等等,令我吃惊的是还有赵风山。看来不管是党委当权,还是造反派当权,对赵风山来说都是一样的恶运当头。在那个所谓的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人人紧跟毛泽东,人人都叫捍卫毛泽东思想,人人都叫毛泽东万岁。但是云谲波诡,谁也不知道自己最终会被算入革命阵营?还是被丢弃到反对毛泽东的百分之五的一小撮中。所以不管谁上台,看来都要借对杀死一百多个共产党的赵风山的愤怒,来证明和表现自己坚持毛泽东思想的货真价实。

与这些下台的干部在一起劳动是不沉闷的。农场的干部大都是有资历的解放军转业军官,对共产党的政治运动深有了解。所以他们在暂居劣势时并没有那种天要塌下来的感觉,相反嘻嘻哈哈,互相调侃。机关党委书记余XX对李校长说,你也太放肆了,昨天斗争会上,蹶着屁股在那里九十度的时候,你要和我换帽子。李校长说我看你那顶帽子旁边的二个长耳朵不断震动,比我那顶有意思......。但是不管这些下台干部怎样在一起有说有笑,赵风山从不参加。他处于这些人中间,既不自卑,也不踞傲,总是仿佛有兴趣地静默地听着大家说话,但仿佛又不在那里。更精确地说,这就像一艘巨大的兵舰停在一群喧闹的商船中间,沉重、静息、但是你无时不刻不感到它的存在。

赵风山个子很高,但不是魁梧大汉,皮肤黝黑光亮,肌肉结实,目光犀利,就像一头黑豹子。那个时候他正是四十多岁的壮年,比我们从现存照片上看到的样子更为成熟,稳健和威武。我和赵风山一共没有说过几句话,但是我的感觉告诉我,在他的世界中,我比其它人更有份量,他和我说话时总是眼睛低着,余光中我能感到他的友善和尊重,这是他和别人说话时不存在的。我和赵风山是人性世界上位于两个不同极端的人,我处于极端理性,没有力量,而赵风山处于力量勇猛的一端,我相信他对我尊重是像他们这一类勇士,普遍具有的对他们完全陌生的知识世界的敬畏和羡慕。

赵风山没有和我们一起工作多久,就被农场革委会送到黑龙江省监狱,以后好长时间音讯不明。

赵风山走后,他的妻子黑牡丹先是与农场理发师熊师傅鬼混,后来听说跟别人跑了,离开了农场,音讯不明。

三年后,在我离开农场的前夕,赵风山被从黑龙江省监狱放回来了。他已经像变了一个人,身材,头发和脸都露出衰老,疲惫的迹象,与我当年一起劳动的赵风山已经是判若两人。听说他在长达三年的蒙难中首先被黑龙江省中级法院定为死刑,然后被上报到省高级法院,仍维持原判,之后又到了国家高级法院,国家高级法院将这个案件转到了国防部,最后国防部下令将他放回原地,工资照补。只是这一圈是几年的历程,等到风山回来的时候,已是家破人散,曲终人悲,被分在农场最偏僻的五队,在那里像苏武一样牧羊,廖度余生。人可放回原地,工资也可以照补,而有些东西已经无法再回来了。

1978年,我已经在大庆钻井研究所工作很多年了。

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工作,外面路上一片喧闹声,有人在叫,快来看游街!那正是一打三反的时候,为了加强社会治安,经常有杀鸡吓猴式的游街经过闹市。如果冥冥中确实有天意的话,那一定是鬼使神差叫我去了,因为我从来不看这种野蛮,中世纪式的侮辱人格的不开化行为。我走到研究所的门口,挤进人群,一眼就看到一个大卡车上,几个警察押着一个人,胸前吊着一块大牌子"奸淫知识青年坏分子赵风山",下面写着十五年徒刑。我拼命挤到前面去,想看看这个人是不是我知道的赵风山。

牌子下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北安农场,应该没有什么疑问。但是我还是难以相信这就是我当年与之一起劳动的赵风山,岁月已经耗尽了他的精力,站着的已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我想他必死在服刑期间了,毛泽东的功过相抵,这次已经无法救他了。虽然从今天看来,一个有着很多对他没有用的钱的孤零零的人,用这些废纸去买性的交易并不是了不起的罪行。

我看见他的目光在空中茫然的游离人群,慢慢地移过来,到了我身上仿佛停住了,我不觉得他还记得我,认识我,毕竟隔着近十年的时光,但是我又确确实实感到那个视线落在我身上,好像有话要对我说。那个目光已不再如炬,如电,但是也没有哀怜,没有恳求,没有恐惧,有的还是那份印入骨髓的,曾经沧海的坦荡。当那个目光从我身上慢慢离开,转向其它地方的时候,我仿佛从他的灵知中感到了一个托付,一个责任,一个疑问......,一个向我这个所谓知识人,留下的他对自己命运不能明白的诧异。

四、永久的歉疚----黄天秀

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常有一些区域,一般不会轻意去打开它。那常常是一些令人感到悲伤、羞愧、或者懊丧的事情。黄天秀的回忆于我就是这样一个望而却步的地方。

虽然不愿去触动这些回忆,但是每每看到细佻、窈窕的少女,我眼前依旧不由自主地飘过黄天秀的倩影。这时我常会感到苍生是如此无情、飘渺。

黄天秀有的是怎样悲惨的人生啊!而且伤害过她的人中间,不但有国家的人,有党的人,有民族的人,还有我这个小小的被社会压到最底层的反动学生。

初次见到黄天秀,是在晚上队部政治学习。这在大庆所有的下属单位是雷打不动的,除了农忙,周一到周六,每日晚上七点到九点都是政治学习时间。那一个晚上,我突然发现在低矮的干打垒搭起的队部会议室的黝黑的角落里,坐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我看不清她的脸,但我仍能感觉到从那个黑暗角落里模糊的身影上透出的清秀隽永的气息,异然不同于这个会议室里粗犷的芸芸众生。而且我有一种超验、模糊的感觉:她的眸子光线也落在我的身上,好像在问为什么?为什么?

第二天清晨去地里干活,在满天旭阳的光辉里,我看到一个细俏、高佻,穿着工作服的女孩子从我面前走过去,直往郭志强师傅的拖拉机,显然她就是昨晚坐在黝黑角落里的女孩子。这时候我看清了她的脸,正像她的名字一样,清秀、细巧、神色清纯、肤色苍白,但是已经没有书香闺秀那样的腼腆和娇媚。她说话和走路的样子都在努力显示一种与下层社会相配的粗俗和直率,虽然这种姿态和神色与她的气质并不和谐。

她一来就分配在拖拉机上,不像我们这些反动学生初到农场时只能在大田班打杂,经过一段时候的考核,才有资格被分配到农业机械上工作。今天回想起,我们这些反动学生经过考验,被证明不会破坏党和人民的农业机器后,被分配到拖拉机和康拜因时,那种心里激涌的能够重新得到党的信任的喜悦和感激涕零,真有些令自己脸上发烧。

因为工作不在一起,我与黄天秀没有很多的接触机会。但是从工人背后支离破碎的议论中我还是慢慢知道了她的身世。

她是从北京的一个大设计院来的,父亲是设计院的总工程师。正当命运给她展开如花似锦的前途时,她的擎天柱塌了,她的父亲被定成历史反革命,她的母亲离婚跑掉了。就这样那张自她俱生以来为她遮挡风雨和种种人间丑恶的篷布就此被撕掉了,将她光裸裸地扔在社会光天的化日之下。高中没有毕业,就跟着他劳动改造的父亲来到农场,顶起一方自己的天空,风餐露宿,以己身之力独对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中国人间。

与黄天秀接触比较多的时候是铲地,这是播种之后、秋收之前的一段日子。这时候黄豆的苗都出来了,同时野草也在它们旁边蔓生起来。如果这些野草不被铲掉,黄豆苗就会被野草淹没,老百姓说地荒掉了。农场是有灭黄豆草的农药的,但是农场领导嫌灭不干净,就用人工除草。这时候全场除了垦荒的拖拉机不停外,所有的机械都停了,连一部分机关干部也下来支援,每天早上一大帮人挤在铁牛上,声势浩荡的奔赴黄豆地,非常热闹。

在地里,我总是远远地看见黄天秀,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倩影总使我感到无尽的向往和吸引?以至于晚上躺在床上,脑子中除了浮起满地的黄豆苗以外,也常常浮起黄天秀的身影。大庆工作服穿在她身上,有一种英姿飒爽的美,这也许是因为那个年代的人以雄伟粗壮为荣,女人多没有线条,像水桶那样圆乎乎的,而工作服一到黄天秀身上就完全变了,玉立婷婷。另外黄天秀爱将衬衫的领子从蓝色的工作服领口翻了出来,充满生活情美。

每天收工前,黄天秀总是到野地里去采花。北大荒的夏天,地里长着一种酷似牡丹的芍药花,花瓣洁白晶莹。每当黄天秀胳膊上抱了一大把洁白的芍药花从西下的夕阳中跑过来,奔向回收工家的铁牛时,那个图景就像一幅美丽的画。黄天秀这些充满资产阶级情调的行为在大部分工人中既不引起好感,也没有负面反应,只是不理解而已,但是却肯定地使队指导员邵兰新非常不悦。我清楚地看到,拿着一大把芍药花的黄天秀爬上铁牛时,邵兰新看她时,那种鄙夷和讨厌的目光。

在地里休息的时候黄天秀常常唱歌,她唱得最多就是地道战的插曲"主席的话儿记心间"。直到现在每当这首歌的旋律起来的时候,我就仿佛看到一个孤苦无助的女孩子在北大荒风雪交作的草原上深情和凄婉地唱着,唱着。但是从这个优美曲调发出的词语中,我听到的是完全不同于歌词本意的内容,当她唱到"太阳照得人身暖啊!",我听到一个可怜无靠的女孩子正在全身心的盼望、期待和向上苍企求和呼吁爱和关怀!然后紧随着"毛主席思想的光辉照得我心里亮啊,心里亮",那种沐浴在爱的大海中的无比陶醉和幸福的满足,使我的心灵感到强烈的战栗:它发自一个家庭破灭、亲人四散的女孩子沉浸在歌曲短暂虚幻的温暖和关爱中的忘情。

我与黄天秀很少有机会讲话,但是我感到我们心中有着一种越过语言的理解和默契。队里的人都叫我小黄,而黄天秀来了后也叫小黄,因此大家在地里,或者在铁牛上叫小黄时,就会有工人打趣的问:哪个小黄,男小黄,还是女小黄?这时黄天秀就会向我投来一个会心的眼神。那一霎的眼神中传达的高兴、信任和鼓励,就像暖流一样流及我的全身。

在到农场之前我没有认真地爱过一个女人,也许我的一辈子都没有谈过恋爱,我的婚姻是政治恐惧的产物,那个荒唐的婚姻不但毁坏了自己的幸福,毁坏了另外一个女人的幸福,还给这场婚姻的产品,二个孩子留下了无法补偿的心灵创伤。如果我一生曾经有过恋爱的话,可能就是对黄天秀的感情了,假如这种没有语言的心灵感触和用眼睛传情也算是恋爱的话,它就是我的初恋了。

我们的恋爱就是晚上的政治学习,我们总是坐在最没有人注意的被人遗忘的角落里,远远的相对着;邵兰新在那里枯燥无味的讲着老三篇;工人们半睁眼,半闭眼打着瞌睡;......在半昏不明的灯光中,我们对望着,感情的烈火就在那朦胧的灯光中燃烧起来,似有似无地,传递着......。

啊,那曾经是多么美妙和令我心灵激荡的时光,在昏暗中,人间的种种道德、政治、社会遮拦都模糊了,我们可以尽心的没有羞涩地、没有顾虑地看着对方,一直看到对方的心和灵魂。如果我是一个画家,我一定会画下,在黝黑昏暗灯光中一个望着你的少女,那种朦胧的美,那种在黑暗中散发和透出的温柔,爱的火光,那是在灯火通明的大厅和太阳烈焰下的女人,无论怎么装饰、化装、也无法达到的境界。

奇怪的是每天回到白天的工作,在光天化日之下,昨晚二个恋人、二个灵魂的互相贪婪地交融,互相饥饿地吞噬都消失得干干净净,就像从没有发生过的梦一样。我们互相走过去的时候,大家若无其事,就像队里任何一个平常的工人一样擦肩而过。这也许是因为我们的爱情本来就是在黑暗中成长、累积起来的,它只能属于黑夜吧。

  让他们拥有光明和白昼

  我们就待在黑夜吧......

或许这种白天的麻木,还来自于一个正在劳改的反动学生没有恋爱权利的自我保护。在那些困苦艰难的日子,我的个人意识、我的自尊、我的灵魂、在白天都在昏昏的沉睡和休克。只有到了深夜人静的时候,当我拿起笔,与我假想中的美丽的诗女神缪斯交谈时,它才苏醒过来。也只有这时,我才感觉到我是一个人。可是自认识黄天秀后,缪斯就渐渐被偷换成了黄天秀的形象,她是我精神世界中纯洁的女神啊!

但是我从来没有摆脱那种劳改烙印在我身上的深深自卑,因为我根本无法知道自己的将来,怎么再去对一个女人负责呢?下面的诗就是我陷入对黄天秀情感最炽烈时写的:

  姑娘,我们徒然相望
  犹如那高远的蓝天
  你望,望那蓝天正向大地注视
  可是它们相隔万里
  永难超越

  姑娘,我们徒然相望
  犹如那被巨擘截断的水流
  你望,望那水流正向绿茵奔去
  可是被一道巨擘截住
  永难超越

  姑娘,有一天我们会从人间消失
  回到我们神秘的来处
  可是你望,望那天空仍正向大地凝望

  姑娘,有一天我们会从人间消失
  回到我们神秘的来处
  可是你望,望那奔腾的水流还在巨擘下吼撞

很长时间没有人知道我与黄天秀之间的这个秘密,连我自己在白天看到黄天秀时都认为晚上的一切只是梦境,相信我们之间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也不会有什么。但是慢慢地黄天秀开始逾越界线了。

首先,在去地里的时候,或者从地里回家的时候,一大堆人都紧紧地挤在铁牛的拖车上,一个挨住一个,一个抓住一个,车颠颠簸簸,很难平衡。有一次黄天秀上了拖车后说,"小黄,抓好了啊",语气中的关爱显而易见。这是绝对不合时宜的,也是非常大胆的,其勇敢的程度今天人难以理解。将自己的关爱送给一个正在劳改的反动分子,这个行为如果发生在大学生和知识分子之中,黄天秀无疑会受到积极分子的当场训斥,甚至开会批判。但是这里毕竟是相对淳朴的工人队伍,他们也就像没有听到一样。

黄天秀对我的关心愈来愈明显了,不但在铁牛上对我的关嘱愈来愈频繁了,而且在其他地方也显露出来了。有一次在地里休息的时候,突然天下起雨来了,黄天秀当着这么多的人的面将她的雨衣给我送了过来。这一切使我已经清清楚楚的意识到,长年累月来,晚上那种在昏暗灯光中的二个饥渴的灵魂的相互撕裂绞缠已经不是梦幻,它正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且它已不满足于晚上,要偷偷地向白天潜入和侵占。

幸而这时铲地结束了,队部调我去看场院,我就不必参加政治学习了,加上拖拉机也要倒日夜班翻地,我与黄天秀见面的机会就少了。

每天夜晚场院都是灯火通明,直到半夜人才走空。这时诺大的一个场院空空荡荡的,只剩下我一个阶级敌人看守粮食,以防止阶级敌人破坏。为了壮胆,我将场院所有的探照灯都打开,然后钻到用小杨木围起来的四面漏风的工具房中睡觉。我根本不相信会有哪个阶级敌人会来烧场院,如果有,我倒是担心当时被斗得昏天黑地的走资派。其中哪一个要想不开了,放把火与粮食同归于尽的可能也要比那些在无产阶级铁拳下已经元气大丧,像落水狗一样在苟延残喘的阶级敌人大多了。如果运气不好碰上这么一个家伙,我也只能认命了。反正这么大的场院看是看不住的,不如呼呼大睡,将命运交给上帝吧。

但是北大荒的夜又冷,风声又凄戾,我将很多麻袋盖在身上,重得喘不过气来,还是冻得发抖,半夜经常冻醒过来。

后来车启轲师傅夜深来查场院,纠正了我将场院所有的探照灯打开给自己壮胆的愚蠢行为,他将探照灯全部指向场院外边的道路,这样外边来场院的人远远的就能看得很清楚,我也觉得安全多了。

我的探照灯可能从来没有吓唬住哪一个窥视我的场院想破坏的坏人,唯一受到这探照灯麻烦的却是黄天秀,因为她是整个秋天唯一夜深来看过我的人,也是我所谓的初恋中唯一一次的与她单独相对。

她是给我送信来的,因为看场院,我好长时间不去队部,父母给我的信扔在队部的桌子无人拿。她一来就说:那些探照灯好亮啊!我知道她没有说出的话是,对于一个夜深来单独看望人的女子,这些探照灯是多大的麻烦和障碍啊。

那次见面,我们都很慌乱,不知道说什么好。以我们的精神而言,我们已是非常非常情真意切的情侣,而从实际的经历来看,我们又是那么生疏,一共就没有说过几句话。所以那个夜里,我们讲的话都是废话,都不是我们心里要说的话。我感到自己的舌头这么笨拙,黄天秀显然不是送信来的,她下了如此大决心,冒着风险创造的这个机会,显然是在期待什么。而我除了你好吗、要保重的屁话,什么也说不出来。

黄天秀显然是失望地走了,她走了后,我也万分的懊恼,平时在脑子中曾经想象过无数次的与她亲昵,在机会来临时,就这样浪费了。我觉得那天夜里我不管对她做什么,她都是不会反对的,她是考虑了千万次有备而来的。但是从另一方面说,我还是一个处男,没有与女人相处的任何经验,不可能有任何非分行动,加上这次机会的突然性,我根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

不过,我们所以没有走向更深关系的本质原因,恐怕还是我们双方的恶劣处境,我们根本无法找到一条可行的通道。后面的经历证明了如果那个夜里,我越雷池一步,那么我犯下的罪孽更将终身不能饶恕和洗涤。

随着时间的过去,我与黄天秀这种私下的把戏,没有逃过一些年纪大的下放干部的眼睛。在我结束了看场院的秋天,回到大田班去垦荒时,他们对我做了一个很可能是事先预谋的点化。

通常这些下放干部都不在我面前谈论队里的是非,他们认真地将我当作一个犯了错误的年轻学生,不愿意让我再卷入任何可能引起的麻烦、引起思想混乱,希望只用正面的东西来影响我。他们尤其不在我面前谈女人,虽然这是他们自己最喜欢谈的题目。今天我回忆这些往事时,常对这些前辈的好心和审慎心怀感激。

那是一个田间休息的时候,甘肃农民出身的管理大田班的工人王奎选不在,在一起谈话的有张瑜、丘德功、老曲等人。好像是老曲挑的头,他说"我看好像女小黄对男小黄有些意思",这话引起了感情上对我最好的张瑜的愤激:"小黄,不要理这个婊子,她跟谁都睡觉,她在办公室跟王纯阳搞(保卫科长),在地里跟郭志强搞(她的师傅)......"。我的头一下子轰地炸了,后面我只看到张瑜的嘴在动,什么也听不到了。等我恢复过来时,张瑜已经说完了。大学毕业的丘德功看出我受了强烈震动,用一种非常恳切和平静的声音说:"小黄,沉住气,不要这个破货,你会有出头的日子的,你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的"。对于一个反动学生,这番话是非常推诚置腹的。

但是我不明白,怎么事情会这样呢?这个反差太太了,我心中象征美丽,纯洁的女神变成了婊子和破货!我不能不相信张瑜、丘德功等的话,这些人自我到农场后,一直同情我,以诚挚待我,没有任何理由要造出这样的谎言来欺骗我。但是另一方面与黄天秀的感情相融,使我无法自拔:是她在那个困苦的岁月里,给了我甜蜜和纯净的希望,是她在那个看不到尽头的苦难中,给了我鼓励和力量,还有那在昏暗的会议室中我们以目交谈的美丽时光,她抱着一捧洁白晶莹的芍药花从夕阳中向铁牛奔来的样子等等......,难道这一切都是幻影和表象吗?至圣的纯净和美怎么能和最无耻的堕落混杂交缠在一起,无法分清呢?

我不明白,不明白,我心中象征美丽,象征希望的女神倒塌了,破碎了。它的碎片在我的心中杯盘狼藉,不忍目睹。我一旦想到黄天秀清秀的身体在粗俗无知的王纯阳、郭志强的搂抱下作乐扭动时,就快发疯了。我的心像被刀刺一样,在流血,我对于美好事物的信念和对真和美的向往摇动了,使我不知所从。

经过一段非常难过的挣扎,我决计埋葬这段情孽,不再想黄天秀的事情。黄天秀很快就发现了我的变化,用她美丽的眼睛,惊讶、期待、疑问的直盯着我。可是我低着头,不敢看她。我虽然不看她,但是超验让我感觉到她陷入了深深的不理解,失落和痛苦之中。

终于到了一个了结的时候,那又是到了铲地的时候,在一望无际的黄豆地里,一个炎日如火的中午,风很大,满地的黄豆苗都在摇摆着。

我在黄豆垄上铲到半途,前后都没有人,这时我发现邻接的黄豆垄的远处出现了黄天秀的身影,她铲得非常快,她在拼命追我,离我愈来愈近,我感觉到她要找我。

到了我身边时,她在喘气,已经成了汗人。很久她只是傍着我,不向前去,也不掉落,显然希望我说话。发现我不会说话,她开口了,她没有问我为什么变化,为什么冷淡,而单刀直入地说有一个大庆战报的记者向她求婚,问我应不应该同意。我根本没有想到她会问我这个问题,不知怎么回答。如果我叫她不要同意,这就意味着我与她的特殊关系被默认了,如果我叫她同意,我对对方一无所知。我想我不应该纠缠到她的婚姻中去,最好是沉默。过了一段不短的,非常难堪的僵持以后,她又说,如果我不喜欢她结婚的话,她听我的。说完后,她的锄头停下了,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我。看我仍没有回答的意思,她又说:她愿意等着我,直到我的处分解除。我已经无法躲避了,一刹之间,几个月来埋在心里的痛苦和苦闷像火山一样爆发了,我根本记不得我到底讲了什么话,但是肯定有这样的话语:"......我们都是好人家的孩子,即便我们遭了不幸,落了难,也不应该丧失自己的道德和廉耻,丧失做人的尊严......"。

我讲完的时候,看到黄天秀流满汗珠的脸变得苍白,那是一张被痛苦扭曲得已经哭不出来的脸,我感到天在转,地在摇,我不敢再看那张脸,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张脸,我拼命锄地向前走去了。

到了地头的时候,我才回头看去,黄天秀没有再跟上来,也没有再锄地,远远地,我看到她蹲在地里,两手捂住了脸。

第二天,第三天......,我再没有看到黄天秀上班。后来我实在忍不住了,就问队上的人,黄天秀哪里去了,他们说她请假去大庆了。谁也不知道是我赶走了黄天秀,那些日子中我有着一种深深的犯罪感,不管她的生活作风如何,我有什么理由和权利去伤害一个曾经给过我那么多温情和关爱的女孩子呢?每每想起在铁牛上她那样深情地关瞩我小心,想起她在雨里将自己的雨衣送给我,我就感到羞愧难当......。

我心里在盼望黄天秀回来。

黄天秀再没有回来,不久后听说她结婚了,丈夫是战报的记者。

又过了两年,我听说黄天秀怀孕后早产了,四个月孩子就掉了,而且再没有生育能力。她的丈夫对她很不好,经常打她,还听说她变得非常苍老,非常吝啬,舍不得吃喝,拼命地存钱。这是我听到的黄天秀的最后消息。

五、性欲的奴隶----王胖子

2001年我重访当年劳改的农场时,朝鲜族的朴场长一直驾车陪着我。我问起当年四队的一些故人的现况,朴场长都尽他所知回答了。回答完了,朴场长的眼睛突然一亮,问我"你还记得王胖子吗?",我的脑子中浮起了一个个子约在一米六零左右,浑身的肉健壮得像牛一样的二十五岁左右的皮肤黝黑的女人。我说记得,她怎么了?朴场长说,她跟一个来农场办事的齐齐哈尔人跑了,丢下两个孩子,已经几年了。有人在齐齐哈尔街头上看到过她,像在卖淫。朴场长的话令我感到凄凉,我丝毫不觉得王胖子落至这种处境是一种堕落,只是感到人生的飘渺和人的无奈。

我一被送到农场就看到了王胖子,那时她还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她是作为职工家族来参加农场工作的,口音像是东北人。中等个子,我记不得她的名字了,叫她王胖子也是她来农场后一二年的事,由于这个称呼使大家忘掉了她真正的名字。但是这个称呼并不准确,它容易使人联想那些大腹便便的胖男人,或者那些像水桶腰那样的胖女人。王胖子可不是这样的,她是圆滚滚的,上面的肉都像铁蛋一样结实,王胖子一点也不因为肉多而显得臃肿,正相反少女的线条清清楚楚。那可不是减肥,节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搞出来的病态瘦弱线条,这是大自然的天然线条,就像老虎那样的力量线条。即便王胖子后来结婚后,那些肉暴得更开了,从铁蛋变成铁球,也丝毫不见松弛。另外她的五官谈不上漂亮,但也为端正,充满了年轻人的英气和乡下女人的野气。这里说的不是野蛮的野,王胖子笑眯眯的,对人很和气。我说的野是身上散发出一种野性,仿佛她不是人类生的,而是森林或者草原上产生的生命。

王胖子到农场的第一个秋天,就震动了农场。这个农场基本是全机械化的农场,除秋收时大庆来支援队帮助场院工作外,其它工作基本靠自己的五六百个职工。但是农场领导有两个工作不愿用机器:一是大豆地的除草;二是割豆子,因为豆子熟时,一碰就掉,浪费太大。人工割豆子是一个非常累的活,人必须弯腰到很低的位置,刀才能贴地皮将豆子割尽。所以每年的割豆子是农场的好手大献身手的时候。王胖子在这一年的割豆子竞争中,将往年的冠军摔到连屁股都看不到了。严格说,领先一半的距离,这简直是一个使人难以相信的奇迹。

王胖子还有一件事给我印象很深,那就是在豆子地里与康队长的摔跤。部队转业的康队长是一个一米八十高的非常强壮的男人,听说在军中是侦察排的排长。这是一个老实人,就是有一个问题,他不能理解其它工人的体力远远不如他,跟他干活常常将大家累得半死。大家在会上向他提过很多次意见,用处不大。那年铲地中途休息,大家刚休息不久,康队长就站起来了。大家觉得不好,一定要有个什么事情将他拖住才好。有个调皮鬼叫起来了,康队长有个人不服你。康队长是个直性子,马上跟着话走,眼睛一瞪,谁?那个人笑起来了,王胖子,你要是能将她板倒,大家就服你了。康队长鼻子里哼了一下,啐,看都不看,就继续往地里走。那个人叫起来了,王胖子上,将康队长撩地下。王胖子高兴极了,一下子冲上去,挡在康队长前面,像摔跤运动员那样弯着腰,嘴里叫着,嘿,嘿。以康队长的傲气,怎么能够跟一个女人摔跤,就绕王胖子走过去。谁知王胖子不放,康队长往东,王胖子跳到东,康队长往西,王胖子跳到西,嘴里仍叫着,嘿,嘿,那个情景将大家腰都笑弯了。

最后谁也没有看清楚,到底是康队长忍无可忍,冲上去,还是王胖子不管康队长愿不愿意摔跤,冲上去了,反正等大家发现时俩个人已经成了一团了。王胖子光有傻力气,没有摔跤技巧,是不可能将康队长摔地下的,所以这场摔跤比赛实际上是康队长摔王胖子。康队长为了很快结束这场好男不跟女斗的比赛,恨不得立即将王胖子摔在地下。可是欲速不达,每次抓住王胖子,用了很多摔跤的手法,无奈王胖子像个铁塔一样,栽在地上,摇她不动。等到稍一疏忽,王胖子又从手里滑走了,弯着腰,又在他面前又蹦又跳的,嘴里叫着,嘿,嘿。这整个过程很像西班牙的斗牛,王胖子像个斗牛士,康队长像个被逗得火冒三丈的牛。大家都围着他们,又跳又喊,康队长加油,场景热闹极了。十几个回合下来,康队长已经满头大汗,进无用,退无脸,一脸尴尬,不知道怎么办?而王胖子脸不红,气不喘,在那里叫着,嘿,嘿,什么事都没有。后来是哪个机灵鬼,上去帮康队长收场,说比赛是平手,但是康队长进攻多,所以康队长赢了。

王胖子后来跟李瑞祥结婚了。李瑞祥当过民警,个子有一点七五米,在男人中应是强壮的。但是李瑞祥绝对与王胖子不匹配,在年底的忆苦思甜大会上,身为革委会副主任的李瑞祥痛苦流涕,伤心欲绝的控诉旧社会;小时候生活太苦了,营养不够,以至现在体质不好,王胖子天天晚上要做爱,自己实在吃不消了,说着眼泪洒洒的往下滴。平时最爱用这个题目开玩笑的工人听了李瑞祥的哭诉一片肃然,心里都同情李瑞祥,没有人感到好笑。只是会后以讲话刻薄著称的李云飞说了一句话,王胖子只能用牛操。

过了一段时候,王胖子出事了。与一个叫黄茂春的工人。

黄茂春是农场食堂的厨师,三十岁左右,个子很高,一身筋肉,没有一点肥膘,非常强壮。黄茂春对我很好,我看场院的时候,半夜去吃夜班饭,最高兴的就是看到黄茂春值班。黄茂春从来不叫我名字,不管当着多少人的面,总是亲热地叫我一家子。对于一个流落天涯的反动学生,听到这种充满家庭温暖的话,真是非常高兴。有一次,就我一个人去吃夜班饭,他说要炒些肉给我吃。当时没有冰箱,除了农场杀猪,要吃肉非常不容易。食堂仅有的肉是吊在水井中的。我站在伙房里,看着黄茂春从水井中拿出肉,从洗,到切,到下锅炒......,心中的感动,溢于言表。黄茂春从来没有说过为什么对我这样好。在我蒙难的那段日子,受到不少无故的欺凌和白眼,但是也不乏有一些人反而对我表示同情。他们往往不用语言,而用对我的态度和帮助来显示。这些人多来自没有很多文化的底层,而且我至今不知道为什么。

王胖子与黄茂春发生关系的事情,从发现人黄福明的叙述来看显然是王胖子主动的。大家知道这件事后,没有人像那时风行的将王胖子的事情挂到资产阶级的生活作风上去。也没有人用传统的中国道德,将王胖子描述成一个道德败坏的形象。甚至王胖子的丈夫李瑞祥也没有伤心欲绝的样子,大家都在想王胖子该怎么办呢?

王胖子的事情可以发生在任何时代,任何政治制度。王胖子的错误可能不是人的错误,而是上帝的错误。他将太多的活力注到一个女人身体内,弄到这个女人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中国历史上传说的几百年前的女英雄穆桂英、樊梨花,旧书中总将她们描述成亭亭玉立的美人,那很可能是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的一厢情愿,其实她们很可能就是王胖子这样充满野性和力量的人。而王胖子有这样的素质,却没有得到成为这样女英雄的机遇。现在听到朴场长告诉我,她漂流在齐齐哈尔的街头,我心中凄然。

我正在回忆和思索王胖子的事情时,汽车开过当年王胖子与康队长摔跤的豆子地,我说朴场长能不能让我下去一下,等我几分钟。

我独自走到地里,满地的黄豆仍像当年一样翠绿,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谁知道,谁会想起,谁又会关心,三十年前这里曾有一大帮人围在这里,又嚷又跳,叫着康队长加油,恍惚中,我仿佛又看到了王胖子弯着腰,在康队长前跳着,叫着嘿,嘿......。

六、从农场回家

1970年是我反动学生帽子摘除的第一年,其变化实际也只是工资从28元增加到46元,享受一年一次的探亲假而已,其它一切照旧。

六年来,我第一次回上海探亲。从沈阳到上海的火车上,大部分时间我都伏在座位前的那个小桌子上假装睡觉,生怕人们问我的来历。

多年未见父母,回家探亲,我喜悲参半。站在门口,半天没有敲门,不知父母看到我会是什么感情?母亲开开门后,脸上显现了一种复杂的表情,没有惊喜,没有嫌弃,我确实找不到一个恰到好处的中国字来表现出母亲的神态。母亲让我进房子的时候,哪像是在招呼她八年没有看到的儿子,但是也不像在对待一个回头的浪子,更不是对待一个被打入社会谷底的所谓五种人。那一刻气氛凝重,悲恸多于重见的欢乐,还夹带着在那个无形的巨大社会压力下,怎么来对待我这个五类分子的不知所措和无奈。

在家的日子,非常压抑,给家庭带来的不是欢乐和喜悦,而是恐惧和对我将来命运的深深担忧。母亲不喜欢我出门,总让我待在家中,怕里弄中的人问起来不好说。母子、父子往往相对无言。我终于明白这个政治的处罚不仅毁灭了我的将来和前途,而且也在无形中毁灭了我的过去、我的亲情。我有时会感觉到母亲常常远远地,默默地看着我,目光中充满痛苦,怜悯,但是一发现我知道了,就将目光移开了。

一个下午,有人敲门。母亲通常是不允许我去开门的,那次不知道为什么我去开了,一个身体残废背驼的,和我年龄相仿的人站在门口。他看见了我,高兴得惊呼起来,叫着我的名字。看着我一脸茫然,他非常不解,黄XX,是我啊,我们是小学的同学啊!我还是记不起来,八年的劳改生活使我不得不用我的全部心神,精力去对付残忍的社会和严酷的大自然,而差不多忘记了我是谁,我从什么地方来的。只是在那扇久已关闭的记忆之门的地方,远远地,模糊地,好像在隐闪他的影子,我不忍让他失望,假装记起来了。

他兴高采烈的说,"我看到你太高兴了,太高兴了,我走了那么多家,谁也没有碰到......。"

可是,如果你知道你面前的这个人,是一个摘帽反动学生,你还会高兴吗?我心里想。

"你还记得林和伦吗?我们班中最小的小姑娘,就坐在你的斜对面......,"他接着说。

我说记得。可是我能记得吗?十几天之前,我还是一个比这里街上你看到的乞丐还肮脏,还破烂,穿着满身窟窿和油腻的衣服的农工,在东北凛冽的北风中刨着粪堆。

"她死了。"

是吗?死?八年前,听到死,我会震撼,我会痛哭,我会愤怒。而现在,对于一个在死亡边缘游离挣扎了八年的人,它只是一只围绕在头上嗡嗡叫的苍蝇。

"你不想知道她怎么死的吗?"他好像对我的麻木和冷漠有些奇怪。

哪里?哪里?我在听着。我真想听吗?过几天,我就会回到北大荒去,在那里刨土,扛麻袋,......。我耳边响起了北大荒冬天暴风雪像狼哭一样的啼声......。

"她死在武汉,死在百万雄师的枪弹下。她是钢二司的,她是真正的造反派,她死得非常英勇,死后手里还捏着誓死保卫毛主席的旗帜......。"

是的,很英勇。可是什么是英勇?英勇死去又是什么呢?这些词汇似乎已经属于另外一个世界,我的词典中已经不存在。

"她的父母非常悲哀,他们留着她住的房子,一切都像生前的样子......。"

我终于记起来了,她父亲是交大的名教授,她还有一个哥哥在我们班里,那是一个有着非常可爱圆脸的小姑娘。她真的已经从人间消失了吗?比我还脆弱,还不经一击?人生真是奇妙......。

"我想给她写一个回忆录,所以我访问过去的同学,希望他们能够提供我一些资料。可是谁都找不到......能够遇到你,我真的很高兴,很高兴,......。"

什么?写回忆录?为一个臭老九的女儿?他一定是疯了......。我想他一定是因为身体的缺陷,不能进大学,所以他就像"孤星血泪"电影里面的那个老女人一样,时光停住了,停在十年前我们的中学时光,......。"不,我确实不知道,我实在不能帮助你。"

"时间太久了?一下子记不起来了?我可以隔几天再来......。"他满怀希望的说。

"不,不行。"我斩钉截铁。

"为什么?"他迷茫的眯起了眼睛。

为什么?让我怎么告诉你呢?告诉你我是反动学生吗?告诉你如果你和我搅在一起,那么这个回忆录,就不是回忆录,是反党毒草,是反党宣言,是反动纲领,你我很快也就会变成以写回忆录为名,组织反党小集团的现刑反革命,这样平凡的故事不是在这一刻的中国的城镇乡社,到处发生着吗?

"不行,因为我明天就要走了",我不得不用说谎马上结束和离开这一个危险的陷阱。

将这个同学打发走了后,我决计不去开门了。过了几天我又给家庭带来另一个麻烦。这就是我姐姐的定婚。

姐姐从小得过脑膜炎,脑子不好,学习很困难,成绩也不好。

我们上中学的那个时期,尤其我们那个学区,资本家的子弟是蛮领风骚的。干部子弟刚进城,土头土脑,成绩也不好,不被人看在眼里。他们要到文化革命,狠狠教训了那些狗崽子后,才真正风光起来。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也许正是这些干部子弟多年来饱受白眼的爆发和反弹。扫除了这些资本家狗崽子的威风后,他们才开始在这个他们老子用刀枪强占的土地上,真正享受到当太子公主的甜头。那时的资本家子弟没人愿当干部,干部子弟尚未从自卑中走出来,这样我这个学习非常困难,脑筋也不好使的姐姐,就凭她的听话和苦干精神被老师看好,一直被钦定为班长,思想非常进步。听妹妹说,文化革命初期,姐姐从江西回来探亲,以为父亲这个老知识分子肯定会被揪斗的,先打了电话打听父亲的情况,肯定父亲一切平安时,才踏进家门。后来妹妹将这件公案告诉了父亲,父亲只是啐了一句"死丫头",一笑而已。

姐姐的对象姓顾,与她一起是江西共产主义大学的同学。我上中学时与顾下过棋,他人蛮聪明的。如果我姐姐进不了正规大学是因为成绩实在太差,那么顾肯定是因为他的宗教背景了。顾住在徐家汇,那一带住的全是天主教徒,以徐光启盖的天主教堂为中心。顾全家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解放前全家就在教堂中做事,这个教堂的主持就是后来被捕关在监狱里几十年的龚品梅主教。一解放的时候,民间就流传着解放军进那个教区时,很多教民受教堂的煽动,拿着剪刀去剪站岗的解放军衣服,而解放军不还手的军队爱民故事。不管这个传说的真伪根据,可以看出双方的敌对情绪从一解放就栽下了。所以那个区域的教民以后每况愈下,变得家境潦倒,是必然的事情。

因为顾与姐姐定婚,顾家就请我们全家去吃饭,但是请帖上却没有我的名字。我的父母都是以躲事和宁事息人为本的人,在社会上待人处世非常恭谦退让。但是令我出乎意料的是,父母这次反应非常激烈,拒绝去顾家吃饭,而且不给原因,连推逶的借口都没有。直到顾家下不了台,不得不出来道歉,说不小心将我的名字漏掉时,父母才勉强接受了邀请。

父母现在已经都双双离开人士了,写到这里时,我不禁热泪盈眶,为什么温顺的父母在这件事上这么认真和激烈呢?

父亲从心里相信和热爱共产党,他常常说,共产党结束了兵荒马乱的日子,现在日子安定多了。父亲也相信报纸上报导的那些经济建设飞跃的数字,常常感叹地说:他们发展得真快,言里语间,充满对共产党的敬佩。即当那些共产党犯的明显的过失,例如反右,三年灾害......,被提到的时,父亲也只是眨眨眼睛,想一想,不会有一句评论,现在对于自己的儿子成了党的敌人,他能够去责备共产党吗?说党不对吗?或者党冤枉了自己的儿子吗?但是性格温顺的父亲,也不能够忍心去骂已经像条落水狗的儿子,父亲只是自己沉湎在无言可喻的痛苦中,常常坐在那里发呆。现在当顾家将我徘在请客的名单之外时,一向对人谦让的父母,突然将无法言表的痛苦都泄到倒霉的顾家身上。好像终于找到一个地方,在说我儿子再坏,也是我儿子。

那次吃饭是我一生最难忘记的饭席之一。顾家爸爸,一个解放后,被逼到子女进不了正规大学,家境潦倒,一脸忧愁和倒霉样的老人,现在被可笑的放到代共产党受过的位置,左一个弟弟(他跟着儿子对我的称呼),右一个大建(我的小名),不断地为我夹菜。尤其当他也非常生硬的操着共产党对我们这类人常用的语言来鼓舞我,什么人总是要犯错误的,改了就是好同志等等的时候,这个宴席的滑稽和催人泪下到了令人不可忍受的程度。父母坐在那里,严肃、沉重、忧愁、阴沉、一脸的尴尬。当我这个不祥物,坐在那里,像一个阴影压在姐姐的定婚饭席上的时候,我自己也觉得我是不应该去这个饭局的。我真的想对姐姐,对姐夫,对顾家爸爸说抱歉......。

写到这里,我心里不禁在问已经过世的父母,为什么。冥冥中,浮起了满头白发的父母亲切,熟谙的面容:"大建,我们不能,不能将你一个人扔在家里......"

我终于不能自制,对着虚幻中父母的影像哭了起来。

(完)

2010年4月27日星期二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Kim Laughton 的上海摄影集

Posted: 26 Apr 2010 09:58 AM PDT

《上海进行时》(Shanghai:Right Now)是 Kim Laughton 的最新摄影集。

我第一眼看到这些照片,就震惊了。它们是如此真实,最准确地反映了这个城市的形象,完美地把历史与未来、秩序与混乱交织在一起。

更惊人的是,它们竟然是美的!哪怕是一个垃圾桶,似乎都有一种美感。除了Kim Laughton,我不知道还有谁能做到这一点----将上海的日常生活,上升到美学的层面。他似乎有一种独特的本领,能够捕捉到明亮的光线和颜色,然后以最佳的构图拍出照片。

我写信给他,得到了允许,将他的这组作品转载在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上海进行时》。

注意:因为照片比较大,请按F11键,将浏览器切换到"全屏模式"以后,再点击下面的链接。这样可以获得最佳观赏效果。

  第一部分:城市的面貌

  第二部分:城市的生活

  第三部分:城市的夜晚

随便说一句,Kim Laughton生于1984年,属于80后。2006年,大学毕业后,就独立闯世界了。先在东京待了两年,出了一本摄影集,然后2008年底来到上海。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摄影功力,真是不简单啊!

(完)

2010年4月25日星期日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纪录片《软件专利的荒谬性》

Posted: 24 Apr 2010 05:55 AM PDT

在谈片子之前,先说一个大家都知道的软件----winrar。

它是压缩软件,使用特有的rar算法压缩文件。这种算法有专利,必须付费使用。

于是,就有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rar主要基于两个以色列科学家的数学论文,本身并不是一种全新算法。但是我们知道,数学公式是不可以申请专利的,那么凭什么把公式写成了算法,就可以申请专利呢?毕竟,算法本身并没有多少创造性,只是把公式改成机器码而已,真正有创造性的是数学模型。专利制度不去奖励创造性的大头,而去奖励小头,这是为什么呢?

===========================

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想要深入了解软件专利,那么我推荐你观看自由软件基金会FSF资助的纪录片《软件专利的荒谬性》(Patent Absurdity)。

上周,这部纪录片刚刚上线。官方网站提供下载,视频格式是ogv文件。你可以用vlc播放器进行播放。

请看剧照。

===========================

剧照中的中文字幕,是我翻译的。

因为我发现官方网站上有18种语言的字幕,却没有中文。所以,我就利用今天周末,足足用了五个小时,把它译了出来。然后,在官网上加上第19种语言的字幕----简体中文

下载srt字幕文件:中文(15KB),英文(14KB)。

中文字幕采用的是创意共享许可证CC-BY 3.0,也就是说,你可以任意使用这个字幕,唯一的条件就是保留我的署名。欢迎大家对字幕加以改进。

另外,如果vlc播放器的中文字幕显示乱码,只要在"首选项"中设置好"字幕编码"和中文的字体文件就可以了。

(完)

2010年4月22日星期四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美国(转贴)

Posted: 21 Apr 2010 07:42 AM PDT

前几天,思楠写信来,推荐"天涯论坛"的一个长帖。

作者写了近10万字,介绍他所知道的美国。读完之后,我觉得确实别开生面,又知道了不少事情。而且,文中大量第一手的数据和介绍,有资料价值,所以我做了一些整理,将它转贴在下面。

原文中,作者有大量的议论。但是,美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我想还是让每个人自己判断吧。所以,我把这些议论都删去了。

============================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美国(删节版)

作者:看上去很吊

出处:天涯论坛

1. 房价

美国的房价与人口分布相关。一般而言,东西两岸(主要是纽约及周边的城市,还有加州)贵一点,中间地区便宜。另外,美国几乎人人有车,所以每个人的生活范围扩大了很多,买房时候的选择余地也很多。
  
美国房子的中间价目前在20万美元左右。前面说过,东西两头贵,所以美国中间大部分地方的房价,都不到20万美元。我今年到过美国的两个中部城市,一个是底特律,一个是堪萨斯城,就人口而言,这两个城市在美国排在10-50位之间,算是二线城市。但是人口100万都不到,中国大一点的县城都比它大。房价也便宜,一个楼都只要10几万,甚至不到10万,20万出头都是很好的房子了。
  
但是这些城市恐怖的一面,就是人口少,根本看不到中国熙熙攘攘的人群。晚上睡觉,外面路上一点响动都没有,自然也没有什么丰富的夜生活。事实上,住在这些二线城市的美国人也是挺无聊的,所以年轻人还是会往纽约、洛杉矶等大城市跑。
  
2. 收入
  
美国是一个大企业主导的国家,每个城市大同小异。买东西,都去沃尔玛;吃饭,都去subway;买家电,都去Bestbuy;买衣服,都去GAP;买鞋子,都去Nike......这些大企业几乎垄断了美国人所有的日常消费,是个无处不在的巨无霸,因此自然也要在每个地方聘用当地的员工。再加上电信、银行,小城市里的美国人有很大比例都是在这些大企业工作,收入也都很均衡,大约在3-4万一年,这就构成了美国所谓的中产阶级。
  
一年收入3-4万,除去税和保险,也就2-3万,再除去生活费用,算一半,一年存下1-2万。买个15万的房子也要10年。但是这些人都是本地人,很多在当地就有房子,因此买房的需求都没那么强烈。

什么行业工资高?多是有技术含量的行业,比如医生、律师、金融、技术。在美国,你有一门别人不会的手艺,收入总是相对会高点。微软的工程师,最底层的,年薪基本上在10万美刀左右。而白宫的秘书,放在中国,肯定是高级公务员,但是前段时间新闻说,也就3万多一年。

微软公司总部所在的西雅图,房价比一般的二线城市高很多。除了微软的原因,还因为它靠海,房价有炒作的价值。数据显示,西雅图房价的中间数从1989年的22.1万飙到2006年的最高时候的44.7万。但是现在金融危机,中间数又跌回了34万。如果你是微软的工程师,一年有10万收入,税和保险大概占到1/3,到手6-7万,一年可以存4-5万,那么大概需要将近10年的时间买一个房子。当然这只是中国人思维,美国人可能存不下这么多。
  
当然不是人人都能够在微软得到一份年薪10万的工作。如果你在星巴克做服务员,收入也就在3-5万的范围。那么要买西雅图的房子的话,压力就大很多了。

3. 大学

相比房价,教育对美国人来说,是一件更可怕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美国最好的学校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8所常青藤大学,此外,还有一些学校不是常青藤,但是完全是一个档次的,比如斯坦福、芝加哥、麻省理工、加州理工。这些学校加起来总共20个,都是私立的。所以要评判美国学校档次,排名前20的算一个档次。美国人稍微有点钱的,都是想挤进这些学校。在那里,四年下来基本上都要20万美金,一般人都负担不起。
  
这20个学校之后是州立学校,每个州1-2所。构成了美国大学20-100名的学校。但是加州例外,加州有10所,而且每所排名都不错。大家都熟悉加州伯克利,在我们看来都是大牛校。但是在加州,只要稍微能读书的,基本上都能考进去----这是一个伯克利的哥们跟我说的。其实想想也不奇怪,前面已经有20所大学了。

州立学校对本州的学生便宜点,像加州学生进加州系统的这10所大学,一年学费大概7000-8000。要更便宜的,是社区大学,一年只要几百块钱。当然也是一分钱一分货。

4. 洛杉矶

洛杉矶是美国第二大城市,很多人以为应该高楼林立。但是事实上,洛杉矶的高楼没有几幢,更大面积的地方是小楼。这里有很多原因。有的说是洛杉矶处于地震带,不宜建高楼;有的说美国人本来就不喜欢高楼,洛杉矶有的是地方,自然都建小楼了。
  
的确,洛杉矶是个巨大的城市,加上周边的区县。如果以每小时100公里速度开车的话,从东到西要一个小时,从北到南也要一个小时。

洛杉矶是块状结构。每个区定位不同,有一些好区,比如好莱坞、比佛利、靠海的santa monica,房价动不动就是上百万,几百万几千万也不少见。

总体而言,在洛杉矶买房要比在美国的二线城市贵很多,但是选择余地同样还是大很多。如果是个年轻人,您首先可以买公寓,美国人叫condo,相当于中国的商品房。以洛杉矶市中心金融区为例,一个比较新的公寓楼售价30-40万美元,面积在70-150平米不等。对照美国人均4-5万的收入,这个价格其实算高了。
  
pasadena是白人聚居的区,环境要好很多,房价大概就接近了100万。地段更好的hollywood, santa monica几个区,同样100万左右的房子,面积就要小很多,院子也没那么大。

洛杉矶房子的均价,现在是40万左右,那么40万以下的房子都在哪里?其实这些便宜房子都在洛杉矶很外延的地方。过去几年,美国房地产业发展,也是造城运动。但是美国不像中国,无法拆迁。因此只能在城市外沿造新城。所以洛杉矶外延乌压压一片全是房子。再往外可能就是牛场了。这些房子都很新,而且款式也差不多。但是没有人气,卖不出去。现在价格跌到20万,也没人买。因为毕竟工作不方便,虽然房子是便宜,但是每天开车来回要两个小时,实在不是什么太好的选择。
  
5. 移民

涌进洛杉矶的人五花八门。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墨西哥人和其他亚非拉底层人民。

美国有500万非法移民,绝大多数都是老墨。而洛杉矶是离墨西哥最近的城市之一,因此很多老墨都在这里安营扎寨了。墨西哥人吃苦耐劳,几乎所有脏活累活全是他们包了。老墨对生活要求不高,只要有份工作就满足了。

美国政府对这500万非法移民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美国也不能没有他们。把他们都赶走了,谁来干脏活累活。更何况他们的工钱都很低,老板们愿意用他们,只是表面上装傻。
  
所以在洛杉矶,你去沃尔玛,工作人员清一色的老墨老黑。只有在堪萨斯城,沃尔玛才是白人当服务员。

6. 纽约

纽约市由五个区组成,最核心的区是曼哈顿。曼哈顿长什么样呢?它其实是一个狭长的半岛。曼哈顿59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住着163万人。如果再往上看,整个纽约5个区790平方公里,人口827万。

曼哈顿岛上基本都是高楼了,有些楼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了,外表可能显得十分陈旧,好在美国人注重维护,内部的装修也在不断更新,因此里面住着还是很舒适的。你看看《老友记》就有大致的感觉了。
  
曼哈顿的房价自然也不会便宜了。一般2室2厅100平米多一点(使用面积),至少都是100万美元了,折算面积的话1万美金一平米起,高不封顶。

有没有便宜的,也有。就是面积小一点。类似于那种单身公寓,一个卧室的,价格也是1万美金一平米,总价50万也能买到。
  
美国有物业税。如果你在曼哈顿有一个100几十万的房子,一个月大概要交1000块钱。这只是一个大概数,根据房子的不同而不同。
  
那么曼哈顿居民的收入是多少?美国官方数据说,曼哈顿人均收入10万一年,号称美国首富区。我前面说了,在美国大部分地区,10万一年算高薪了,微软、Google给工程师才这个价。但是注意,曼哈顿因为富人太有钱了,因此普通居民也就"被平均"了,其实在曼哈顿,3-5万也是普通人的工资。很多行业,比如新闻、比如广告、甚至于金融行业底层非核心的岗位,也就是3-5万的收入。要在曼哈顿买房,压力在美国毫无疑问是最大的。更何况,曼哈顿的消费要比美国其他地方稍微高一些。
  
当然,普通人即便在曼哈顿上班,也不会在曼哈顿买房。房价贵是一方面,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很多高楼挤在一起,生活太压抑了。所以,很多人跑到岛外的其它区或者新泽西买房。出了曼哈顿,房价会立即便宜很多。同样档次的公寓楼在曼哈顿要100万,隔了一条河的布鲁克林价格可以差一半,50-60万就能拿下。如果还是觉得贵,你可以去皇后区,价格还可以便宜一二十万。同时,纽约的地铁十分发达,上下班也十分方便。

7. 物价

以下是一些常用商品的大概价格(美元)----

  * 355毫升罐装可乐,4元/12罐
  * 橙汁,3-5元/2升
  * 鸡蛋,2元/12个
  * 鸡,3-5元/只
  * 烤鸡,5-8元/只
  * 猪肉,2-3元/斤
  * 牛肉,2-4元/斤
  * gala小苹果,1元/斤
  * 香蕉,8毛/斤
  * 葡萄,1-2元/斤
  * 卷心菜,3-5毛/斤(蔬菜水果价格随季节小幅波动)
  * 土豆,2-3元/10斤
  * 黄瓜,0.5-1元/根
  * 食用油,4-6元/升
  * 西红柿,1-2元/斤
  * 曲奇饼干,2-3元/个
  * 小蛋糕、面包,<1元/个
  * 20厘米直径的Cheese蛋糕,3-5元/块
  * 万宝路香烟,3-5元/包
  * 啤酒,1-2元/小瓶(酒吧价格5-6元)
  * 星巴克咖啡,2-4元/杯
  * 固定电话+无线网络,40元/月
  * 手机,40-50元/月(包月)
  * 煤气,10-20块/月(冬季近20元)
  * 电费(含垃圾清理、扫街费),90元/月
  * 高露洁牙膏,2-3元/支
  * 海飞丝洗发水,6-7元/瓶(750毫升)
  * 毛巾,5-7元/条
  * 保鲜膜、锡箔纸,2-3元/卷
  * 笔记本电脑,500-1000元/台
  * 打印纸,5-6元/500张
  * 圆珠笔,1-2元/10支
  * 一般办公桌/电脑桌,100-300元/个
  * Levis牛仔裤 40-60元/条
  * GAP T恤,15-30元/件
  * GAP 外套,30-60元/件
  * Guess,CK的衬衫,裤子,60-120元/件
  * Nike,Adidas鞋子、运动服、40-80元/件
  * Converse帆布鞋,50元/双
  * Polo羊毛衫,30-60元/件
  * Armani男士夹克,100-300元/件
  * 西装,400-2000元/套
  * Coach的背包,200-400元/个
  * UGG的棉鞋,120元/双
  * 肯德基/麦当劳套餐(汉堡+薯条+可乐),5-8元/套
  * 一般的餐厅,10-20元/人

上面列出的那么多,有些东西的价格,可能会因为地区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另外,美国有消费税,大概为8%-10%,每个州不一样。买100块的东西要付108元。吃饭要给小费,一般是税后10-20%。

总体而言,美国人月入2000-3000的话,日子还是过得去。你拿100元钱去超市,能够买上一推车的东西。过年过节去买衣服,你拿1000元钱也可以买不少。

美国的蔬菜水果相对要比鸡肉猪肉贵,因为蔬菜水果有季节性,无法按需大规模生产;再一个原因,就是有保鲜期。所以美国的沃尔玛很少卖蔬菜水果,因为无法实现全国物流调配。蔬菜水果一般都在一些地方性的超市卖。而且美国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有farmer's market。就像中国的赶集,都是定期定点的,农民拉着新鲜的蔬菜水果到市中心来卖,很受美国人欢迎。新鲜而且品种多,当然价格也比超市里面的高。这些农民就是看到了大型零售商做不到的市场。

8. 税

美国人认为税很重,这也是他们骂政府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美国个人一般要交多少税呢?这实在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有一个返税制度。老百姓每年都要报税,向政府说明自己一年收入多少,该交多少税,已经交了多少税,然后政府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返回一部分税款。

就个人所得税这一块而言,一般3-5万年薪的人,1/3-1/4的收入都要用来交税(具体包括联邦税、州税等不同种类)。收入越高,个税越高。

在返税的环节,总体而言就是家庭负担越重(供房、有小孩),返税越多,有的甚至能够全部返回。而刚毕业的没家产的单身小青年,负税最重。

除了个人所得税,美国还有一个消费税。你买任何东西,都要交消费税,每个州税率都不相同。比如拉斯维加斯所在的沙漠地带的内达华州的消费税在7%左右,好像是美国最低,你买100块的东西要付107块钱。而隔壁的加州则为10%,得付110元。金融危机以来,很多州都调高了消费税,调高1个百分点政府消费税的收入就能增加10%还多,这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目。当然,每调高一次,美国老百姓就骂一次,毕竟是在你身上拔羊毛。

除了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个人税负还有一块大头,就是物业税。物业税也是根据地区和具体住房条件不同而不同。同样有冗长的法律对住房的用途和档次就行分类,不同州的税率不一样,豪宅物业税最高,一般的住宅大概1-2%,2007年美国全国平均物业税率为1.38%。前面提到过的,你在曼哈顿有100万的一套100平米房子,每个月大概要交1000多元的税。

物业税能够抑制投资购房,但是还是有钱可赚的。一套曼哈顿100平米的房子如果有2-3个卧室,一个月能够租2000-4000元,税后还赚1000-3000的样子。

美国的税是重的。算上企业税转嫁到个人头上的那部分,美国人收入的接近一半用来交了各种税费。

9. 中小学

美国的中小学阶段,都是以公立学校为主。当然也有私立中小学,质量也不错,不过一年可能要好几万学费,除非特别有钱的,一般人不会考虑。

公立学校按学区招生,所以美国人为了小孩的教育,也买学区房。美国虽然没有人为设立的重点高中,但是只要知道学校是在哪个区的,好不好大家都是明白的。

美国的中小学不要学费。但是其它杂费还是有一些,一年大概几百块钱。上下学都有校车接送,那种黄色的大巴,美国电影里也很常见。而且小学生读书基本上没什么压力。

美国学生高中毕业考大学,都是自己申请的。每个人会申请好几所学校,有时会被它们同时录取,自己选择一个。申请的时候主要提交这么几个材料。一个是高中的成绩单、排名,第二个是SAT考试,相当于我们的高考。SAT在美国一年考7次,学生到了高二、高三都可以去考,只要在申请之前拿到分数就可以了。考砸了还可以把成绩取消掉重考。这两个是最主要的。美国的大学招生主要也是看分数,看排名的。某个大学如果要说我们录取新生的素质高,就拿出SAT成绩来比,或者说我们百分之多少的学生的高中成绩是排在前10%的。此外还有推荐信,你得过什么奖之类全都一起附上,这些就有一些水分了。

10. 交通运输

美国几乎每个人都有车,每年到DMV(相当于我们的车管所)去登记一下,几十块钱;每两年做一次尾气排放测试,也是几十块钱。此外没有政府方面其它的费用。考驾照,也是几十块钱,无需任何强制的培训,只要觉得自己会开了就可以去考。另外就是保险,就看你自己了,一年500-1000的车险都在正常的范围内。

油价也相对便宜,从洛杉矶到旧金山,大概600公里的路程,按照现在的美国油价,开600公里左右的油费大约在50美元,折算成人民币350元。而且美国高速公里几乎没有收费站。

飞机票也相对便宜,从东北角的纽约到西南角的洛杉矶,横跨整个美国,往返机票加上税费大约在300美元,折算成人民币2000元。所以即便是一个月1000-2000美元的低收入人群,出门旅游都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

11. 国土

美国9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和中国相当。但是同样也有很多不太适合居住的地方。

第一个就是天寒地冻的阿拉斯加,这个只有60几万人居住的州,面积比新疆还要大一点。

其次,美国西南地区,内华达、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州,大部分都是荒漠地带。西部其它的一些州,像犹他、科罗拉多西部、蒙大拿、怀俄明,很大一块是山地。那里除了部分地区有一些矿物和木材资源,或者适合搞一些旱地农业及畜牧业,居住环境也是不太理想的。这一块面积加起来(美国西部11个州,除了靠太平洋的加州、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以外的8个州)达220万平方公里,略少于西藏和内蒙古的面积总和(230万平方公里)。这么一大块地的人口总数却只有2100多万,与内蒙古相当。其中一半人口集中在凤凰城、丹佛、盐湖城、拉斯维加斯的四个大城市及其附近。

不难发现,美国广阔的西部地区,其实跟中国的西部也有几分类似。气候干燥,缺乏水资源。像拉斯维加斯就是建立在沙漠中的城市;实在生存不下去了,只好开赌场。不过这一大片地区有着大量的国家公园,像科罗拉多大峡谷、黄石公园都在这个区域内。美国人大概因为没什么历史,没有什么太多的名胜古迹,因此这些国家公园成为美国人旅游的首选。旅游业是这些地区很大的一笔收入。单单黄石公园一年的游客数量跟中国入藏游客相当。

那么美国哪些地区适合居住?或者说美国人住在哪里?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美国人口最多的四大州为加州、德州、纽约州和佛罗里达州。这四个州人口总共大约1亿。也就是说三分之一的美国人生活在这四个州。如果再深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地区的人口其实十分集中。纽约州大约2000万人口,其中1300万是生活在纽约市及其周边的八个县当中(不包括邻近的新泽西等州)。加州70%人口集中在北加州的湾区和南加州的洛杉矶----圣地亚哥一线。德州的2/3人口分布在休斯敦、达拉斯、圣安东尼奥和奥斯丁四大城市圈。佛罗里达30%的人口住在迈阿密。

这里顺便附带说说美国的土地制度。美国从政府到个人都可以拥有土地。比如国家公园,就是联邦政府拥有的土地;州公园(State park)就是州政府拥有的土地。这些公园无论是山区还是沙漠,都是政府所有;而政府一般会把路修通,对公众开放。有些土地是丘陵、森林、荒漠,没有使用价值,连观光价值都没有,政府也会把这些地圈起来,算作"国有土地"。所以像犹他、内华达这样"穷山恶水"的州,70%以上的土地都为政府所有,这样的地就叫做公共土地(public land)。

12. 拉斯维加斯

20世纪初,拉斯维加斯还是一个沙漠小镇。周围几百里没有人烟。气候十分恶劣,干燥,稍微呆上几个钟头,就能马上感觉到嘴唇和皮肤干裂。

真正让拉斯维加斯发家的有两件大事。一是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在拉斯维加斯的边上建了胡佛大坝,形成了一个人口湖,这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胡佛大坝吸引了不少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第二个是赌博业在内华达州的合法化。很多赌徒开始跑到山高皇帝远的拉斯维加斯去赌钱。所以拉斯维加斯在1940----1950年间开始了第一轮的发展。1900年的时候拉斯维加斯的居民只有25个人,到了1960年,拉斯维加斯的居民达到了6万多人。

在赌场正规化之后,拉斯维加斯进入了第二轮的发展。现在,市中心拉斯维加斯大道上的一些大酒店,都是在这之后开始建造的。人们去拉斯维加斯玩,基本上就是逛这条大道,也不是很长。大道两边的酒店上面是客房,下面都是赌场。此外还有一些吃饭、洗澡等服务行业。另外一个就是演出。脱衣舞依旧是有的,但是拉斯维加斯估计考虑到长远发展,这些年一直在提升整体的文化层次,所以现在一些大酒店基本上都是正规的秀,不少都是挺有文化的东西,门票都要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美金。脱衣服的场子基本上被挤到小巷子里去了。

发展到了今天,拉斯维加斯有50万居民。整个城市几乎没有实业,主要靠旅游、博彩和会展业。因此受宏观经济影响很大。经济好的时候,大家都去那里玩,住酒店、赌钱、看秀、吃饭;但是当经济不好的时候,赌场就空空荡荡了,很多公司的会展计划都压缩了。

除了旅游和赌博,不得不说拉斯维加斯的房地产。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维加斯也造了大量房子,相当一部分是酒店式公寓,吸引外地投资客。2001年的时候,拉斯维加斯房价的中间数在12万美元,然后一路攀升,到了2006年最高点的时候接近30万美元。然后开始掉头,现在中间数跌到13万美元,而且下跌的趋势还没有停止。拉斯维加斯也是美国这次次贷危机的重灾区。

所以像拉斯维加斯这样的城市,本身几乎没有资源。走出靠旅游、赌博这样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应该是成功的。但是也应该看到,这些行业,包括房地产,都是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之上,抗风险性非常弱。经济下滑的时候,人们可以不去旅游,但是吃饭的钱不能省。这就是此次经济危机为什么给拉斯维加斯这样的城市一个沉重的打击,而沃尔玛却能够在此波危机中,一支独秀,销售额稳步增长的原因。

13. 图书馆

美国每个地方,从城市到乡村都有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是属于地方上的,一般是属于一个县(county)或者一个市,由地方政府办。本地居民可以免费使用,只要出示身份证,证明你住在这里,就可以得到一个图书证,很快只要5分钟。一本书可借三个星期,还可以延期。图书馆在本地区有多个分馆,你可以在任何分馆借书,如果你所在的分馆没有你要的书,但是其他分馆有,你可以预定,他们会把书从别处调来。你借的书可以在任何分馆还,没有限制,很方便。

图书馆有各种书籍,较多的是小说,传记,其他的书多贴近生活需要,比如旅游攻略书,世界各地的都有,当然也包括中国。也有知识性的,历史地理,科学等等。

特别好的是,都有一个少儿图书部,里面的书适合各个不同年龄的孩子,从一两岁的孩子到十几岁,图文并茂,各种各样,种类繁多。

除了书,一般还有报纸杂志。多数有录像带,如今是DVD。主要是一些艺术性比较强,比较严肃的电影,以及科教文化等内容的记录片。有的还有音乐CD。图书馆有电脑,主要用于查寻图书,但是也可以上网,免费的。还有的图书馆出借地图,甚至小型雕塑,用于家庭装饰。

另外,有的大学图书馆也对公众开放,虽然要收费,但费用很少。

14. 绿卡

对大部分中国人而言,读书和工作是比较可行的定居美国的两条道路。80年代、90年代来美国读书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理工专业。因为那个时候中国人相对比较穷,只有靠美国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才能过来读书。而美国大学里面,往往只有理工专业才会有充裕的资金招研究生。而且招的几乎都是博士。

中国人要留在美国,最大的问题就是身份问题。学生身份结束之后,必须转成工作签证,它需要公司帮你申请。所以你不能像美国人那么潇洒地可以先不找工作,或者做个体户。你必须先要找到工作,而且公司要愿意帮你申请工作签证。否则就是黑户口。

有了工作签证,如果有人打算长久呆在美国的话,就可以考虑申请绿卡了。绿卡也是由公司帮你申请。所以你必须老老实实呆在公司,不能给老板发脾气说不干了,否则工作签证以及绿卡申请都会失效。所以对中国人而言,进大公司是理想的选择,大公司如果不裁员,基本上不会有不太开心的事情。而一些小公司,帮你申请了工作签证或者绿卡,就让你卖力干活,还压低工资,你有苦也说不出。不过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美国人公司相对而言都是比较好一些;有些过分的老板往往是华人或者亚洲人。

申请绿卡有排期,就是申请的人多,排队等。但是每个国家都不一样。发达国家很快就可以拿到。需要等待时间最长的就是中国、印度、墨西哥这几个难兄难弟。911之后美国收紧移民政策,大概中国人要4-5年才能等到。所以现在从你来美国读书,到工作签证,再到拿到绿卡,将近要10年。

对于大部分靠读书来美国的人而言,走的都是这样一条类似的道路。有些人可能觉得太辛苦,那些也有捷径,嫁个美国人或者有绿卡的直接解决问题。

除了读书之外,如果有钱,可以通过投资移民过来。

(完)

2010年4月18日星期日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网络时代的音乐家生存指南

Posted: 18 Apr 2010 04:02 AM PDT

请猜想一下 ,一张专辑能赚到多少钱?

著名的图表网志Information Is Beautiful,最近有一张图,揭示了惊人的答案。(以下全部使用美国的数据。)

0. 假定你现在有一张自己的唱片,你希望靠它养活自己。美国的最低月工资是1160美元(联邦最低时薪7.25*8*5*4),你怎样才能挣到这点钱?

1. 自产自销。

你可以摆一个地摊,沿街叫卖。CD唱片的市场价,一般是每张9.99美元,扣去盘片和烧录的成本,你可以净赚8美元。因此,每月你只要卖出143张,就可以达到最低工资了。

2. 委托CDbaby销售。

CDbaby是美国最大的独立音乐销售网站。你可以把自己的唱片,放在这个网站上出售。每卖出一张CD,CDbaby要提成0.5美元,因此你赚到的钱就是7.50美元。这意味着为了达到最低工资,你现在至少需要卖出155张CD。

3. 签约唱片公司。

终于有一天,你时来运转,某个唱片公司同意与你签约。你的CD从此可以堂堂正正,拿到超市里出售了。但是,CD的制作费、宣传费、流通成本也开始直线上升。现在卖出一张CD,净利润只剩下了2美元,唱片公司与你对半分,你个人能够到手1美元。因此,每月的CD销售量至少必须达到1161张,才能保证你的收入不低于最低工资。

4. iTunes销售。

苹果公司的iTunes网上商店,允许消费者付费下载整张专辑。这样就省去了CD的材料成本和运输成本,所以利润一下子达到了每张6.29美元,唱片公司以15%的比例,向你支付版税,你能到手0.94美元。因此,你的CD每月至少必须被付费下载1229次,收入才能达到最低工资的水平。

5. CDbaby单曲下载。

你的另一种选择是,不通过唱片公司,自己把单曲放到CDbaby上,以付费下载的形式出售。每首歌的价格是0.99美元,扣除CDbaby的中介费0.25美元,你的净利润是0.74美元。因此,你的单曲每月至少必须被付费下载1562次,你的收入才能达到最低工资。

6. iTunes单曲下载(CDbaby渠道)。

CDbaby中的所有单曲,都可以同时在iTunes上架。但是,每首歌必须额外付给苹果公司0.17美元,因此你的利润减少到0.57美元。你需要的最低付费下载量,也相应上升到每月2044次。

7. iTunes单曲下载(唱片公司渠道)。

如果你与唱片公司签约,由后者把你的单曲拿到iTunes上卖。那么,每首歌0.99美元的收入中,利润是0.63美元,你再从中拿15%的版税0.09美元。因此,你的单曲每月至少必须被付费下载12399次,你的收入才能达到最低工资。

8. Rhapsody点播。

Rhapsody是一个点歌网站,用户每月缴费9.99美元或14.99美元,就能无限量点播收听歌曲。你的单曲每被点播一次,唱片公司能拿到0.0091美元,你再从中提取15%的版税0.001365美元(下图数字有误)。因此,你的单曲每月至少必须被点播84万9817次,你的收入才能达到最低工资。

9. Last.fm网上电台。

Last.fm会根据用户的喜好,自动挑选相应的单曲播放。每播放一次,唱片公司会收到0.005美元,你拿15%的版税0.00075美元(下图数字有误)。因此,你的单曲每月至少需要被播放154万6667次,才能拿到最低工资。

10. Spotify音乐搜索引擎。

Spotify是P2P音乐播放软件。每一次单曲下载,唱片公司会收到0.0017美元,你拿15%版税0.000255美元(下图数字有误)。因此,你的单曲每月至少需要被下载454万9020次,收入才能达到最低工资。

(点击这里,查看所有的原始数字和计算过程。)

由于网上点播和P2P下载是未来的趋势,所以音乐家将来为了得到起码的收入,他的CD或者单曲至少需要被几十万或几百万人消费才行。

显然,这是不可行的。

因此,结论就是在网络时代,音乐家不可能只靠出售音乐为生,他必须有其他的收入渠道,比如开演唱会、手机铃声下载等等。最终来说,写歌和唱歌,将来只会是人们的业余爱好,而不再可能作为职业了。

(完)

2010年4月17日星期六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全文Feed的终极解决方案

Posted: 17 Apr 2010 12:24 AM PDT

正如我们都知道的,全文Feed最有用。

但是,世界上的大部分Feed,都是摘要Feed,甚至是标题Feed。我们只好自己动手,制作全文Feed。

传统的制作方法非常麻烦,需要针对不同的网站,编写不同的内容提取规则。要是有一个傻瓜型的"全文Feed生成器",把摘要Feed往里面一扔,全文Feed就自动生成了,那该多好。

FiveFilters.org提供的生成器,大概最接近于这种要求。

举例来说,网易的社会新闻Feed(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1K6L/rss_sh.xml)是一个摘要Feed。

我们把这个网址,送进FiveFilters.org,点击"Create Feed"按钮,全文Feed就自动产生了!(查看效果

但是,这个生成器并不是百用百灵,比如新浪的Feed(http://rss.sina.com.cn/news/society/focus15.xml)就无法抓取全文。

好在今年3月份,它开源了。作者Keyvan Minoukadeh将所有代码都公开了,所以如果遇到不能生效的Feed,现在我们就可以修改源码了。因此理论上,几乎所有的摘要Feed都可以自动转成全文Feed了。

源码存放在launchpad.net上,需要安装Bazaar的客户端才能下载。我为大家提供方便,把它们压缩成一个zip文件,点击下载(217KB)。

下载后,上传到支持PHP 5.2的虚拟主机上,就可以直接使用。使用的时候,需要将cache子目录设为可写(权限777)。在config-sample.php文件中,可以查看设置选项,修改默认值后,将文件名改为config.php,就会生效。(不修改亦可,config文件并不是必需的。)

这个程序的核心是readability.php文件,它负责判断当前网页中,那一部分属于页面的主要内容,然后将其抓取出来。实现原理照搬了arc90的ReadAbility脚本。简单说,思路是这样的:1)检查页面中所有p元素的父容器;2)根据相关特征,为每一个父容器计算一个特征值;3)特征值最大的容器,就是放置主要内容的容器。

具体实现请阅读代码,源码写得非常清晰,而且有详细的注释。如果遇到不能抓取全文的Feed,你就要自己修改readability.php,增加相应的规则。比如,在我提供下载的代码中,我就设置了新浪网的规则,新浪网的全文Feed就能自动生成了。

这个程序使用的是AGPL许可证,这就是说你可以自由地使用、修改、发布这个程序,但是只要你向他人提供基于这个程序的服务,你就必须公开源码。

作者Keyvan Minoukadeh允诺,只要使用者向他捐款200美元,就发布2.0版。如果你喜欢这个程序,建议向他捐款

P.S.

这几天,我还发现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开源相册软件ZenPhoto,也推荐使用。

(完)

2010年4月15日星期四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草原新城"康巴什

Posted: 15 Apr 2010 03:24 AM PDT

上月底,法国《世界报》(Le Monde)网站,刊出了一组康巴什的照片。

看完后,我觉得这简直就是中国魔幻现实的写照。

1. 康巴什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新城区。照片为巨大的政府办公楼前的广场。

2. 由于丰富的煤矿资源,鄂尔多斯市拥有雄厚的财政实力,人均收入在全国排名前列,甚至高于北京。

3. 5年前,鄂尔多斯市开始规划,在康巴什建设新城。5年过去了,主要建筑都已经基本落成,但是没有人居住,这里成了一座空城。

4. 巨大的市图书馆。

5. 市博物馆。

6. 街道上空无一人,连车辆也没有。

7. 居民区里也无人居住。

8. 一座座空荡荡的别墅,就像荒原上的宫殿。

9. 红绿灯完全成了摆设,因为不仅没有行人,而且连车辆也没有。

10. 液晶显示屏在沙尘暴中,播放楼盘广告。

11. 走过沙尘暴肆虐的空旷广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2. 夜幕降临,华灯竞放。

13. 这座灯火闪耀的新城,却是如此萧条。

=====================

我对这组照片,有两点感想。

第一点,鄂尔多斯市只有100多万人口,以中国的标准,只是一个小城市。可是,小城市为什么要建造这么庞大的建筑物和道路呢?

大型建筑既不便于施工,也不便于管理和使用,而且成本高昂。统治者热衷于大型工程,我能想到的理由有三条:1)炫耀财富,2)显示权势,3)让被统治者感到敬畏。

第二点,为什么这个城市如此富裕,却不繁荣?

因为财富是少数人的,与大多数人无关。漫天风沙之中,只见高楼大厦鳞次节比,灯火亮如白昼,行人却一个个缩颈蜷手,面露惶恐疲惫之色,不发一语,匆匆掩鼻而过。这样的画面,简直就是当代中国的隐喻了。

==========================

美国《时代》杂志,也有相关的报道(中译),可以作为参考。

14.

15.

16.

17.

18.

19.

20.

(完)

文集功能上线

Posted: 14 Apr 2010 06:47 AM PDT

我的网志,现在有1300多篇文章。

文章太多也是一种烦恼,你怎样才能让访问者去读那些旧文章呢?

大多数人来这里,只会看一眼新文章,很少有人会翻找"档案"里的旧文章。就算他愿意多看几篇,他也无法知道应该从何读起。一套《二十五史》,先读哪一页呢?

我曾经尝试,在首页上列出"推荐阅读的文章"。但是最多只能列10篇,而且这样做,本质只是提供一个特定链接,而不是提供一种机制,鼓励访问者去遍历旧文章,因此效果并不好。我由此得到了一个悲观的结论:

---- Blog不适合以主题来管理文章。

但是,Movable Type推出5.0版以后,我突然意识到,这件事情可以做到。

这就是我升级网志的主要原因,不是为了采用新样式,而是为了启用"文集"功能。

所谓"文集",就是一个按照主题将文章分门别类的地方。访问者在那里,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然后以事前整理好的顺序,阅读相关文章。我现在正在做这件事,大家可以看看已经完工的一个主题页面"Joel谈软件"

在我设想中,将来我的网志有两个入口。一个是现在的www.ruanyifeng.com/blog/,那里以时间为维度排列文章,你要跟踪新文章,就去那里。另一个是www.ruanyifeng.com/docs/,以主题为维度排列文章,你想只读某个主题,或者从整体上查看这个网志,就去这个入口。

我希望这样可以促进读者,更多地阅读我的文章,也希望这样能够使得Blog成为一个更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

全部文章整理完,还需要很长时间。目前,已经整理好的文章,页面左上角会显示"专题:XXX",点击后进入文集页面。

没有整理好的文章,页面左上角会显示"分类:XXX",点击后进入分类档案页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