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3日星期四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你的命运不是一头骡子

Posted: 22 Jun 2016 03:24 PM PDT

(说明:本文原载2016年第24期《财新周刊》

我在杭州工作,周末通常去爬山。

今年九月,这里将举办盛大的G20峰会。全城都在忙碌地筹备,山路上也不例外。

距离西湖最近的一圈山头,都在安装照明设备,准备在夜间亮灯。

那些灯柱都是铸铁做的,高度六七米,非常沉重。施工队使用骡子,将灯柱从山脚运到峰顶。

我在山路上遇过好几次驮运设备的骡子。它们背上两边各绑着一根极重的灯柱,默默地低着头,蹒跚地踩在石阶上。等爬到峰顶,卸下设备以后,又返回山脚,驮运下一批。每头骡子的屁股后面,都跟着一个拿着木棍、看管它的施工人员,防止它走错路。

有一次,我看见一头骡子缓缓走着,突然停下来,低着头毫无表情地一动不动,不知道是累了还是不想走了。监工见状,立即拿棍子戳它,它茫然地抬起头,又顺从地继续向前走了。

看到这一幕,我非常感慨。骡子并不知道,为何要把如此重的铁管背到山顶,就是因为主人要求它这么做,就任劳任怨地干了。哪怕有那么一瞬间,它的内心有过一丝抗拒或疑问,主人一施压,它就不再追问了,回到正常的状态,默默地听任摆布。

我从这头骡子身上,想到很多人不也是这样,背负重压,被推着前行,却不知为何。他们埋头勤奋工作,努力完成上级交付的每一个任务,别人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却没有思考过这一切到底为了什么。

说起来,中国人与骡子真的有很多相似性。一方面,许多人背上的生活压力,不会比那头骡子小多少,尤其是底层民众。另一方面,中国人的勤劳和忍耐能力,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最重要的一点是,骡子只能接受现实,接受命运的安排,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不过,骡子是确实没有办法,它不会思考,没有能力抗拒命运的安排。人可以思考,也有行动能力。我感叹的是,那么多人心甘情愿地放弃,这种只有人类才具有的天赋,"自愿"像骡子那样活着,还说"这就是命,能有什么办法呢",或者"我也不知道啊,除了这个,我还能干什么"。

读到这里,你也许会说,"哪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工作就是为了赚钱。什么接受命运的摆布、放弃思考能力。为了多赚一点钱努力工作,不是很合理吗,跟骡子扯得上关系吗?"

当然,在生存面前,一切都是合理的。骡子为了生存,必须俯首听命。但是,21世纪的中国青年,生存本身似乎已经不是问题了。在这样一个产能和资本过剩的时代,除了赚钱以外,是不是应该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些认真的思考,不要让"赚钱"成为思想懒惰的借口。退一步说,就算你像骡子那样活着,真的赚到了很多钱,是否可以就此认定,当一头骡子是正确的事情?

说实话,我不太确定。假如有一道填空题,"如果因此可以获得彩票头奖,为什么不____呢?",在下划线的地方填入"当一头骡子",似乎逻辑上也说得过去。但从内心里,或者说基于我的偏执,我还是认为这样是不对的。

让我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我比较熟悉"软件工程师"这个职业,也就是职业程序员。在我看来,这种职业跟骡子有很多相似性,尤其在大公司里。因为大公司有严格的分工,设计师出视觉稿,业务部门提出需求和业务逻辑,产品经理负责项目实施,工程师的职责就是严格按照设计稿,将产品一模一样地实现出来。本质上,这跟骡子背铁管上山,并没有区别。

《黑客与画家》的作者保罗•格雷厄姆,做过一个非常好的概括。

"......(你)只是一个负责实现领导意志的技术工人,职责就是根据规格说明书写出代码,其实与一个挖水沟的工人是一样的,从这头挖到那头,仅此而已,从事的都是机械性的工作。"

我不是说这样的流程有什么不对,而是说在这个流程里,人只是充当一种工具。就像骡子只是铁管上山的一种手段,你只是产出代码的一种手段,本身并没有"自由意志"体现在里面。或者说,你身上体现的都是他人的(或资本的)意志,你无法表现出自我。评价骡子的标准是,铁管背得比较多、比较快,评价软件工程师的标准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都是看是否忠实有效地实现那些外部意志。

我见过许多年轻的程序员勤奋工作,从早到晚一刻不停地编码,周末也来加班,努力完成公司的一个个目标,从来不问、甚至不想"这种需求对不对"、"这个功能有没有必要",更不要说想一想"我的人生规划是什么"。中国的现实也很残酷,公司的哲学就是告诉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不想做就离开。

我可以想象,等到九月盛会召开时,工程完成,山头亮起灯光,与明月共同照映山脚下的西湖,平湖如镜,游人泛舟,夏夜凉风吹拂,何等的美景美事。骡子参与了这一切的创造过程,但是有谁会记得它们呢,它们的宿命就是接着去下一个工程背铁管。

骡子只是施工队的工具,跟锄头或者扁担没有本质区别。但你不是他人的工具,你活着不是为了被动地被他人使用,而是应该要有自己的价值。我觉得,人应该过一种有乐趣、有追求、自己做主的生活,而不能像骡子那样被推着走。

(完)

文档信息

2016年6月16日星期四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DNS 原理入门

Posted: 15 Jun 2016 04:12 PM PDT

DNS 是互联网核心协议之一。不管是上网浏览,还是编程开发,都需要了解一点它的知识。

本文详细介绍DNS的原理,以及如何运用工具软件观察它的运作。我的目标是,读完此文后,你就能完全理解DNS。

一、DNS 是什么?

DNS (Domain Name System 的缩写)的作用非常简单,就是根据域名查出IP地址。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本巨大的电话本。

举例来说,如果你要访问域名math.stackexchange.com,首先要通过DNS查出它的IP地址是151.101.129.69

如果你不清楚为什么一定要查出IP地址,才能进行网络通信,建议先阅读我写的《互联网协议入门》

二、查询过程

虽然只需要返回一个IP地址,但是DNS的查询过程非常复杂,分成多个步骤。

工具软件dig可以显示整个查询过程。

 $ dig math.stackexchange.com 

上面的命令会输出六段信息。

第一段是查询参数和统计。

第二段是查询内容。

上面结果表示,查询域名math.stackexchange.comA记录,A是address的缩写。

第三段是DNS服务器的答复。

上面结果显示,math.stackexchange.com有四个A记录,即四个IP地址。600是TTL值(Time to live 的缩写),表示缓存时间,即600秒之内不用重新查询。

第四段显示stackexchange.com的NS记录(Name Server的缩写),即哪些服务器负责管理stackexchange.com的DNS记录。

上面结果显示stackexchange.com共有四条NS记录,即四个域名服务器,向其中任一台查询就能知道math.stackexchange.com的IP地址是什么。

第五段是上面四个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这是随着前一段一起返回的。

第六段是DNS服务器的一些传输信息。

上面结果显示,本机的DNS服务器是192.168.1.253,查询端口是53(DNS服务器的默认端口),以及回应长度是305字节。

如果不想看到这么多内容,可以使用+short参数。

 $ dig +short math.stackexchange.com  151.101.129.69 151.101.65.69 151.101.193.69 151.101.1.69 

上面命令只返回math.stackexchange.com对应的4个IP地址(即A记录)。

三、DNS服务器

下面我们根据前面这个例子,一步步还原,本机到底怎么得到域名math.stackexchange.com的IP地址。

首先,本机一定要知道DNS服务器的IP地址,否则上不了网。通过DNS服务器,才能知道某个域名的IP地址到底是什么。

DNS服务器的IP地址,有可能是动态的,每次上网时由网关分配,这叫做DHCP机制;也有可能是事先指定的固定地址。Linux系统里面,DNS服务器的IP地址保存在/etc/resolv.conf文件。

上例的DNS服务器是192.168.1.253,这是一个内网地址。有一些公网的DNS服务器,也可以使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Google的8.8.8.8和Level 3的4.2.2.2

本机只向自己的DNS服务器查询,dig命令有一个@参数,显示向其他DNS服务器查询的结果。

 $ dig @4.2.2.2 math.stackexchange.com 

上面命令指定向DNS服务器4.2.2.2查询。

四、域名的层级

DNS服务器怎么会知道每个域名的IP地址呢?答案是分级查询。

请仔细看前面的例子,每个域名的尾部都多了一个点。

比如,域名math.stackexchange.com显示为math.stackexchange.com.。这不是疏忽,而是所有域名的尾部,实际上都有一个根域名。

举例来说,www.example.com真正的域名是www.example.com.root,简写为www.example.com.。因为,根域名.root对于所有域名都是一样的,所以平时是省略的。

根域名的下一级,叫做"顶级域名"(top-level domain,缩写为TLD),比如.com.net;再下一级叫做"次级域名"(second-level domain,缩写为SLD),比如www.example.com里面的.example,这一级域名是用户可以注册的;再下一级是主机名(host),比如www.example.com里面的www,又称为"三级域名",这是用户在自己的域里面为服务器分配的名称,是用户可以任意分配的。

总结一下,域名的层级结构如下。

 主机名.次级域名.顶级域名.根域名  # 即  host.sld.tld.root 

五、根域名服务器

DNS服务器根据域名的层级,进行分级查询。

需要明确的是,每一级域名都有自己的NS记录,NS记录指向该级域名的域名服务器。这些服务器知道下一级域名的各种记录。

所谓"分级查询",就是从根域名开始,依次查询每一级域名的NS记录,直到查到最终的IP地址,过程大致如下。

  1. 从"根域名服务器"查到"顶级域名服务器"的NS记录和A记录(IP地址)
  2. 从"顶级域名服务器"查到"次级域名服务器"的NS记录和A记录(IP地址)
  3. 从"次级域名服务器"查出"主机名"的IP地址

仔细看上面的过程,你可能发现了,没有提到DNS服务器怎么知道"根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回答是"根域名服务器"的NS记录和IP地址一般是不会变化的,所以内置在DNS服务器里面。

下面是内置的根域名服务器IP地址的一个例子

上面列表中,列出了根域名(.root)的三条NS记录A.ROOT-SERVERS.NETB.ROOT-SERVERS.NETC.ROOT-SERVERS.NET,以及它们的IP地址(即A记录)198.41.0.4192.228.79.201192.33.4.12

另外,可以看到所有记录的TTL值是3600000秒,相当于1000小时。也就是说,每1000小时才查询一次根域名服务器的列表。

目前,世界上一共有十三组根域名服务器,从A.ROOT-SERVERS.NET一直到M.ROOT-SERVERS.NET

六、分级查询的实例

dig命令的+trace参数可以显示DNS的整个分级查询过程。

 $ dig +trace math.stackexchange.com 

上面命令的第一段列出根域名.的所有NS记录,即所有根域名服务器。

根据内置的根域名服务器IP地址,DNS服务器向所有这些IP地址发出查询请求,询问math.stackexchange.com的顶级域名服务器com.的NS记录。最先回复的根域名服务器将被缓存,以后只向这台服务器发请求。

接着是第二段。

上面结果显示.com域名的13条NS记录,同时返回的还有每一条记录对应的IP地址。

然后,DNS服务器向这些顶级域名服务器发出查询请求,询问math.stackexchange.com的次级域名stackexchange.com的NS记录。

上面结果显示stackexchange.com有四条NS记录,同时返回的还有每一条NS记录对应的IP地址。

然后,DNS服务器向上面这四台NS服务器查询math.stackexchange.com的主机名。

上面结果显示,math.stackexchange.com有4条A记录,即这四个IP地址都可以访问到网站。并且还显示,最先返回结果的NS服务器是ns-463.awsdns-57.com,IP地址为205.251.193.207

七、NS 记录的查询

dig命令可以单独查看每一级域名的NS记录。

 $ dig ns com $ dig ns stackexchange.com 

+short参数可以显示简化的结果。

 $ dig +short ns com $ dig +short ns stackexchange.com 

八、DNS的记录类型

域名与IP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记录"(record)。根据使用场景,"记录"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type),前面已经看到了有A记录和NS记录。

常见的DNS记录类型如下。

(1) A:地址记录(Address),返回域名指向的IP地址。

(2) NS:域名服务器记录(Name Server),返回保存下一级域名信息的服务器地址。该记录只能设置为域名,不能设置为IP地址。

(3)MX:邮件记录(Mail eXchange),返回接收电子邮件的服务器地址。

(4)CNAME:规范名称记录(Canonical Name),返回另一个域名,即当前查询的域名是另一个域名的跳转,详见下文。

(5)PTR:逆向查询记录(Pointer Record),只用于从IP地址查询域名,详见下文。

一般来说,为了服务的安全可靠,至少应该有两条NS记录,而A记录和MX记录也可以有多条,这样就提供了服务的冗余性,防止出现单点失败。

CNAME记录主要用于域名的内部跳转,为服务器配置提供灵活性,用户感知不到。举例来说,facebook.github.io这个域名就是一个CNAME记录。

 $ dig facebook.github.io  ...  ;; ANSWER SECTION: facebook.github.io. 3370    IN  CNAME   github.map.fastly.net. github.map.fastly.net.  600 IN  A   103.245.222.133 

上面结果显示,facebook.github.io的CNAME记录指向github.map.fastly.net。也就是说,用户查询facebook.github.io的时候,实际上返回的是github.map.fastly.net的IP地址。这样的好处是,变更服务器IP地址的时候,只要修改github.map.fastly.net这个域名就可以了,用户的facebook.github.io域名不用修改。

由于CNAME记录就是一个替换,所以域名一旦设置CNAME记录以后,就不能再设置其他记录了(比如A记录和MX记录),这是为了防止产生冲突。举例来说,foo.com指向bar.com,而两个域名各有自己的MX记录,如果两者不一致,就会产生问题。由于顶级域名通常要设置MX记录,所以一般不允许用户对顶级域名设置CNAME记录。

PTR记录用于从IP地址反查域名。dig命令的-x参数用于查询PTR记录。

 $ dig -x 192.30.252.153  ...  ;; ANSWER SECTION: 153.252.30.192.in-addr.arpa. 3600 IN    PTR pages.github.com. 

上面结果显示,192.30.252.153这台服务器的域名是pages.github.com

逆向查询的一个应用,是可以防止垃圾邮件,即验证发送邮件的IP地址,是否真的有它所声称的域名。

dig命令可以查看指定的记录类型。

 $ dig a github.com $ dig ns github.com $ dig mx github.com 

九、其他DNS工具

除了dig,还有一些其他小工具也可以使用。

(1)host 命令

host命令可以看作dig命令的简化版本,返回当前请求域名的各种记录。

 $ host github.com  github.com has address 192.30.252.121 github.com mail is handled by 5 ALT2.ASPMX.L.GOOGLE.COM. github.com mail is handled by 10 ALT4.ASPMX.L.GOOGLE.COM. github.com mail is handled by 10 ALT3.ASPMX.L.GOOGLE.COM. github.com mail is handled by 5 ALT1.ASPMX.L.GOOGLE.COM. github.com mail is handled by 1 ASPMX.L.GOOGLE.COM.  $ host facebook.github.com  facebook.github.com is an alias for github.map.fastly.net. github.map.fastly.net has address 103.245.222.133 

host命令也可以用于逆向查询,即从IP地址查询域名,等同于dig -x <ip>

 $ host 192.30.252.153  153.252.30.192.in-addr.arpa domain name pointer pages.github.com. 

(2)nslookup 命令

nslookup命令用于互动式地查询域名记录。

 $ nslookup  > facebook.github.io Server:     192.168.1.253 Address:    192.168.1.253#53  Non-authoritative answer: facebook.github.io  canonical name = github.map.fastly.net. Name:   github.map.fastly.net Address: 103.245.222.133  >  

(3)whois 命令

whois命令用来查看域名的注册情况。

 $ whois github.com 

十、参考链接

(完)

文档信息

2016年6月10日星期五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CSS Modules 用法教程

Posted: 09 Jun 2016 05:42 PM PDT

学过网页开发就会知道,CSS 不能算编程语言,只是网页样式的一种描述方法。

为了让 CSS 也能适用软件工程方法,程序员想了各种办法,让它变得像一门编程语言。从最早的Less、SASS,到后来的 PostCSS,再到最近的 CSS in JS,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介绍的 CSS Modules 有所不同。它不是将 CSS 改造成编程语言,而是功能很单纯,只加入了局部作用域和模块依赖,这恰恰是网页组件最急需的功能。

因此,CSS Modules 很容易学,因为它的规则少,同时又非常有用,可以保证某个组件的样式,不会影响到其他组件。

零、示例库

我为这个教程写了一个示例库,包含六个Demo。通过它们,你可以轻松学会CSS Modules。

首先,克隆示例库。

  $ git clone git@github.com:ruanyf/css-modules-demos.git  

然后,安装依赖。

  $ cd css-modules-demos  $ npm install  

接着,就可以运行第一个示例了。

  $ npm run demo01  

打开浏览器,访问http://localhost:8080,查看结果。其他示例的运行方法类似。

一、局部作用域

CSS的规则都是全局的,任何一个组件的样式规则,都对整个页面有效。

产生局部作用域的唯一方法,就是使用一个独一无二的class的名字,不会与其他选择器重名。这就是 CSS Modules 的做法。

下面是一个React组件App.js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style from './App.css';    export default () => {    return (      <h1 className={style.title}>        Hello World      </h1>    );  };  

上面代码中,我们将样式文件App.css输入到style对象,然后引用style.title代表一个class

  .title {    color: red;  }  

构建工具会将类名style.title编译成一个哈希字符串。

  <h1 class="_3zyde4l1yATCOkgn-DBWEL">    Hello World  </h1>  

App.css也会同时被编译。

  ._3zyde4l1yATCOkgn-DBWEL {    color: red;  }  

这样一来,这个类名就变成独一无二了,只对App组件有效。

CSS Modules 提供各种插件,支持不同的构建工具。本文使用的是 Webpack 的css-loader插件,因为它对 CSS Modules 的支持最好,而且很容易使用。顺便说一下,如果你想学 Webpack,可以阅读我的教程Webpack-Demos

下面是这个示例的webpack.config.js

  module.exports = {    entry: __dirname + '/index.js',    output: {      publicPath: '/',      filename: './bundle.js'    },    module: {      loaders: [        {          test: /\.jsx?$/,          exclude: /node_modules/,          loader: 'babel',          query: {            presets: ['es2015', 'stage-0', 'react']          }        },        {          test: /\.css$/,          loader: "style-loader!css-loader?modules"        },      ]    }  };  

上面代码中,关键的一行是style-loader!css-loader?modules,它在css-loader后面加了一个查询参数modules,表示打开 CSS Modules 功能。

现在,运行这个Demo。

  $ npm run demo01  

打开 http://localhost:8080 ,可以看到结果h1标题显示为红色。

二、全局作用域

CSS Modules 允许使用:global(.className)的语法,声明一个全局规则。凡是这样声明的class,都不会被编译成哈希字符串。

App.css加入一个全局class

  .title {    color: red;  }    :global(.title) {    color: green;  }  

App.js使用普通的class的写法,就会引用全局class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styles from './App.css';    export default () => {    return (      <h1 className="title">        Hello World      </h1>    );  };  

运行这个示例。

  $ npm run demo02  

打开 http://localhost:8080,应该会看到h1标题显示为绿色。

CSS Modules 还提供一种显式的局部作用域语法:local(.className),等同于.className,所以上面的App.css也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local(.title) {    color: red;  }    :global(.title) {    color: green;  }  

三、定制哈希类名

css-loader默认的哈希算法是[hash:base64],这会将.title编译成._3zyde4l1yATCOkgn-DBWEL这样的字符串。

webpack.config.js里面可以定制哈希字符串的格式。

  module: {    loaders: [      // ...      {        test: /\.css$/,        loader: "style-loader!css-loader?modules&localIdentName=[path][name]---[local]---[hash:base64:5]"      },    ]  }  

运行这个示例。

  $ npm run demo03  

你会发现.title被编译成了demo03-components-App---title---GpMto

四、 Class 的组合

在 CSS Modules 中,一个选择器可以继承另一个选择器的规则,这称为"组合"("composition")。

App.css中,让.title继承.className

  .className {    background-color: blue;  }    .title {    composes: className;    color: red;  }  

App.js不用修改。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style from './App.css';    export default () => {    return (      <h1 className={style.title}>        Hello World      </h1>    );  };  

运行这个示例。

  $ npm run demo04  

打开http://localhost:8080,会看到红色的h1在蓝色的背景上。

App.css编译成下面的代码。

  ._2DHwuiHWMnKTOYG45T0x34 {    color: red;  }    ._10B-buq6_BEOTOl9urIjf8 {    background-color: blue;  }  

相应地, h1class也会编译成<h1 class="_2DHwuiHWMnKTOYG45T0x34 _10B-buq6_BEOTOl9urIjf8">

五、输入其他模块

选择器也可以继承其他CSS文件里面的规则。

another.css

  .className {    background-color: blue;  }  

App.css可以继承another.css里面的规则。

  .title {    composes: className from './another.css';    color: red;  }  

运行这个示例。

  $ npm run demo05  

打开http://localhost:8080,会看到蓝色的背景上有一个红色的h1

六、输入变量

CSS Modules 支持使用变量,不过需要安装 PostCSS 和 postcss-modules-values

  $ npm install --save postcss-loader postcss-modules-values  

postcss-loader加入webpack.config.js

  var values = require('postcss-modules-values');    module.exports = {    entry: __dirname + '/index.js',    output: {      publicPath: '/',      filename: './bundle.js'    },    module: {      loaders: [        {          test: /\.jsx?$/,          exclude: /node_modules/,          loader: 'babel',          query: {            presets: ['es2015', 'stage-0', 'react']          }        },        {          test: /\.css$/,          loader: "style-loader!css-loader?modules!postcss-loader"        },      ]    },    postcss: [      values    ]  };  

接着,在colors.css里面定义变量。

  @value blue: #0c77f8;  @value red: #ff0000;  @value green: #aaf200;  

App.css可以引用这些变量。

  @value colors: "./colors.css";  @value blue, red, green from colors;    .title {    color: red;    background-color: blue;  }  

运行这个示例。

  $ npm run demo06  

打开http://localhost:8080,会看到蓝色的背景上有一个红色的h1

(完)

文档信息